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采用原位针刺开窗技术行保留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总结相关数据分析该方法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2月25例胸主动脉疾病行原位针刺开窗技术保留LSA的TEVAR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88%),女3例(12%);年龄45~68岁,平均(62.1±11.2)岁。结果 25例患者中,24例患者(96%)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所有的患者在30 d内均未发生围术期重大不良事件。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的II、III和IV型内漏在中位随访13个月时消失,期间主体支架及分支支架形态良好,无明显狭窄或移位。结论 原位针刺开窗在行保留LSA的TEVAR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是可行和有效的,且短期随访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 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结论 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全国血液流变学新仪器、新技术推广会于不久前在河南洛阳召开,全国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和部分从事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各地开展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新技术、新仪器、新经验、新进展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会上江苏无锡县电子仪器二厂又推出三种血液流变学新仪器,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和好评。该厂与天津中医学院、天津大学共同研制的"XF—A血液流变学电脑分析仪",可对30项血液流变学参数逐项进行存储、计算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轻-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不使用转流管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侧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组95例(A组),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组43例(B组)。随访CEA后30 d内2组患者心脏、术侧新发脑卒中等并发症和病死率。评估对侧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对不使用转流管CEA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13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CEA,术中均未使用转流管。术后30 d内A组出现2例(2.11%)心脏并发症,3例(3.16%)脑卒中,1例(1.05%)死亡。B组出现2例(4.65%)心脏并发症,1例(2.33%)脑卒中,无死亡病例。2组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781,P=1.000)。总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卒中及病死率为3.6%。结论不使用转流管CEA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随着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并不增加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4年9月行杂交技术治疗的30例(30条患肢)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资料。30例患者病变部位累及主-髂动脉、股-腘动脉、股深动脉以及膝下动脉;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20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行动脉取栓术,8例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结果:30例杂交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0%(9/30)。临床成功率为96.67%,术后平均踝肱指数较术前提高了0.37±0.19。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73%,12个月救肢率为97.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高的短期通畅率和救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腔内治疗的73例(73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Viabahn支架组),41例行裸支架治疗(裸支架组),比较两组的中短期临床效果。结果:与裸支架组比较,Viabahn支架组术后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vs.90.2%;87.5%vs.75.6%,均P0.05),但术后9、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明显升高(84.4%vs.63.4%;75.0%vs.51.2%,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Viabahn支架组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高于裸支架(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成形术后,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疗中短期效果显著,可为近关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尤其是跨膝关节病变的治疗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11例Co 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跨缩窄段收缩压压差、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肾素水平明显下降;肾动脉血流及ABI指数均较术前升高。11例均获随访,患者头晕症状均明显减轻,运动耐量明显改善。CTA示支架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夹层及动脉瘤形成,无再缩窄发生。结论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是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时B型和M型(B/M型)超声引导下观察食物黏滞度对健康人群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运动的影响。 方法应用实时B/M型超声测量30例健康志愿者(男15例,女15例)分别吞咽5ml果汁样、薄液样、蜂蜜样以及布丁样黏滞度食物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范围和运动持续时间。每例受试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 结果随着食物黏滞度的增加,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和运动持续时间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果汁样、薄液样、蜂蜜样、布丁样食物时,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分别为(6.993±1.776)mm、(7.463±1.947)mm、(8.446±2.293)mm、(8.905±2.057)mm,运动持续时间分别为(0.899±0.129)s、(1.019±0.149)s、(1.119±0.111)s、(1.211±0.141)s;各黏滞度间两两比较发现,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在果汁样和薄液样、蜂蜜样和布丁样黏滞度食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黏滞度食物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颏舌骨肌运动持续时间在各黏滞度食物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相同黏滞度食物时,男性颏舌骨肌运动范围和运动持续时间总是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时B/M型超声可以清晰显像吞咽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食物黏滞度可以对颏舌骨肌运动产生影响;颏舌骨肌运动持续时间是评价食物黏滞度对颏舌骨肌运动影响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