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内伤热中证是李氏论述内伤疾病的重要内容,"阴火"是其关键。根据李氏之论,将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总结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以及"新君不宁,化而为火"等四个方面,同时简要阐述内伤热中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为这一理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一峰是当代吴门医派的代表性人物,以擅治脾胃疾病享誉全国。把握邪气与正气的辩证关系,强调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三因制宜辨治之思想等是黄老学术思想的精髓。黄老灵活应用气化升降理论和络病理论对脾胃疾病进行辨治,疏肝气、宣肺气、降胃气、升脾气、通络脉,匠心独运,为后学所宗。  相似文献   
3.
沈贤敏 《江西中医药》2011,42(11):66-67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其在中医学领域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本病在发病年龄上具有普遍性,曾有估计,一般人口中的5%-10%在其一生中某一时期患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本病在地区分布上大致有由北向南逐渐增多的趋势,有人认为可能与膳食种类不同有关;此外,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合胃络瘀血证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益气活血通络方(炙黄芪30 g,桂枝10 g,炒白芍20 g,生蒲黄10 g,五灵脂10 g,制乳香3 g,醋延胡索20 g,铁树叶30 g,海螵蛸30 g,?虫10 g,制地龙20 g,炙甘草6 g)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胃复春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萎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异型增生情况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脾胃虚弱合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固有腺体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包括乳癌相关肽解痉多肽和肠三叶因子,稳定的结构使三叶因子在黏膜防御、修复、再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叶因子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在抑癌基因方面的研究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防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DGP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Cajal间质细胞、肠神经系统、胃肠激素、肠道菌群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DGP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DGP的防治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葛惠男教授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善于应用以下8组角药:炙黄芪、桂枝、炒白芍以健脾助阳、补中气;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以健渗燥利、祛湿邪;柴胡、醋香附、枳壳以疏肝理脾、畅气机;黄连、煅赭石、制半夏以降逆燥湿、清胃热;北沙参、石斛、知母以清热生津、养胃阴;川楝子、延胡索、徐长卿以疏肝泻热、止疼痛;醋乳香、铁树叶、土鳖虫以活血化瘀、通络脉;黄芩、海螵蛸、仙鹤草以抑酸护胃、促修复。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