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普外科于2006年1-3月间住院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疗程和费用等,并与指南比较和进行分析。结果468例手术患者,年龄16个月到90岁(中位数:47岁)。其中,清洁手术111例(占23.7%),清洁-污染手术220例(占47.0%),污染手术137例(占29.3%)。头孢菌素类是所有手术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其次为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和林可霉素类。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为围手术期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及药物选择、用药频度、溶媒不当等。结论医院应通过规范围手术期的用药期、限制清洁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等措施,促使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有效、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2.
恶性实体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持续不断地为其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有很强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对血管生成的关键环节 ,即血管内皮细胞持续增殖具有无可替代的直接作用。我们选择 1993~ 1994年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 4 0份 ,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食管癌新生血管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原发性食管鳞癌 4 0例 ,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5 6 8岁。按国际TNM分期 :Ⅰ、Ⅱ期 5例 ,Ⅲ、Ⅳ期 35例。按肿瘤浸润深度 ,侵及粘膜、粘膜下层或肌层 13例 ,侵及或穿透…  相似文献   
3.
多次输血后粒细胞凝集素的测定及其意义沈晓英(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006)陈忠(苏州医学院附属一院)1952年Dausset和Nenna在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白细胞凝集素。1954年Niescher和Fauchnnet从1例多次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指示剂法测定氯化钠含量。方法:采用吸附指示剂法(药典法)与铬酸钾指示剂法。结果:吸附法测定氯化钠含量(相当标示量%)为10059±090,RSD(%)为089;铬酸钾法为10101±085,RSD为084,前者平均回收率为993±095,RSD为096;后者为993±101,RSD为102。结论:铬酸钾指示剂法具有终点明显、回收率高、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氯化钠含量测定的简便易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病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闽春  沈晓英  杨耀芳 《中国药房》2006,17(13):1024-1026
许多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10pidogrel)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美国和欧洲的指南推荐冠心病及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能使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5%。但临床发现,患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反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部分患达不到预期疗效,产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和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目前,有关上述二抵抗机制研究较多,笔认为这些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使更多患受益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为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宁片中大黄与虎杖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TLC,TLC-SRS,HPLC技术对胆宁片中两味具有相同有效成分的中药──大黄和虎杖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本研究为复方制剂中含有相同成分不同药味的鉴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孟河四家诊治中风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孟河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丁甘仁、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的中风病医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孟河四家治疗中风的治法、用药及常用药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风的67例病案中,治法以化痰和通络最常用,药物以半夏、当归、竹沥、茯苓出现频率最高,药物间关联分析以竹沥与川贝母、僵蚕与竹沥、僵蚕与川贝母的支持度最高,川贝母对天花粉的置信度最高。结论:从各位医家治疗中风的治法用药规律可见,孟河四家对中风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重视金元以来的内风论,同时也继承了《内经》所倡导的外风论,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外风引动内风"学说。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较传统的分析方法更能深刻揭示中风病证治特征,开辟医案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药品与试液氯化钠(AR);0.1mol·L-1AgNO3液;铬酸钾指示剂;荧光黄指示剂,均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方法配制和标定。2方法与结果2.1回收率测定用药典规定的处方配制氯化钠水溶液,同时用两法进行回收率测定。2.1.1吸附指示剂法(药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总结孟河四家治疗中风病的证治规律,发现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药,为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孟河四家的中风病医案,利用双向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预处理后得到有效病例67首,生成方药矩阵,最后得到4组核心方。结论通过双向聚类分析,可有效抽取孟河四家治疗中风所需方药信息,梳理出孟河四家治疗中风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接血管空肠移植治疗食管化学性灼伤的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全身营养状况改善 ,术后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空肠蠕动能力的观察、预防感染、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等。结果  2 7例移植空肠全部存活 ,术中 1例发生移植空肠血管弓断裂 ,经再次血管吻合后移植成功 ,1例术后 1月因暴饮暴食发生移植空肠坏死 ,无其他并发症 ,均治愈恢复正常饮食。结论 空肠移植治疗食管化学性灼伤的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