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常见中医辨证分型的组方规律。方法:以凌昌全教授在上海长海医院治疗肿瘤患者的门诊病历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研究凌教授治疗肿瘤的处方用药经验。结果:凌昌全教授临证治疗肿瘤辨证组方经验如下:1)阴虚血瘀型的核心组方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桃仁、赤芍、牡丹皮、解毒方等。2)湿滞血瘀型的核心组方为藿香、砂仁、茯苓皮、泽泻、陈皮、牡丹皮、解毒方等。3)气虚血瘀型的核心组方为黄芪、生白术、山药、陈皮、桃仁、赤芍、牡丹皮、解毒方等。4)气阴两虚型的核心组方为黄芪、生白术、山药、生薏苡仁、麦冬、枸杞子、炙鳖甲、解毒方等。结论:凌昌全教授临证治疗肿瘤,重视辨证施治,同时联合专方专药,病证互参,精选组方。  相似文献   
2.
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中医诊断,包括病因病机的认识、舌脉象等客观化研究、辨证分型的归纳,中医药治疗,包括名老中医的治则治法、中药临床运用的分析、中成药及其他辅助疗法的运用。认为中医药在防治肝癌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也成为目前诊治肝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汪猛  翟笑枫 《河南中医》2016,(8):1315-1317
不论是道之"打坐"、佛之"禅定"、儒之"坐忘",还是三家指出的将"我"与自然融合,处世讲究清心寡欲、恬淡虚无,都在中华文化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相互交融、相互补充,三者的"无我"精神更是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发展乃至成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比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过分强调自我,随着中医养生学的复苏,强调"无我"的养生方式必然会使人们对自己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深刻反省,引领人们重归纯朴,带来新的健康风尚。  相似文献   
4.
正膏剂之用,古已有之,是中医传统剂型之一。昔贤李东垣谓:"汤者荡也,散者散也,丸以缓调于中,胶则填精益气。"近年来,中医膏方渐受热捧,俗语谓"冬令进补"。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指出,常年体弱病羸之躯,服毕一料膏方,便从此步入坦途的案例并不鲜见[1]。肿瘤患者往往长期处于慢性消耗状态,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患者或久病体虚,或体质偏胜,需借药物偏性平衡人体阴阳,进服膏方不失为有效方法,膏方缓补、长效的特点恰适用于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传承名中医的学术思想。方法:以凌昌全教授在上海长海医院治疗肿瘤患者所建立的门诊病历资料库为基础,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Statistics 19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基于频数分布、关联规则等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凌教授治疗肿瘤的处方用药经验。结果:(1)凌教授门诊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频数位居前列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次为阴虚血瘀、湿滞血瘀、气虚血瘀等。(2)常用中药频数位居前列的依次为解毒方、山药、牡丹皮、生白术等。(3)核心组方为陈皮、赤芍、牡丹皮、生白术、山药、解毒方等。结论:(1)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紧扣辨证论治立方,同时灵活运用专方专药即解毒方。(2)本研究是传承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临证经验的一次方法探索,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但限于方法与自身水平,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汪猛  姚曼  翟笑枫 《光明中医》2024,(4):808-81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综合医院承担了医学院校大量教学工作,面向多种类型学员开设中医内科学教学,但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中西医交流障碍、师生互动隔阂等困境,不利于中医传承与推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重大理论突破、诊疗指南更新、生物学基础揭示、药物机制发掘等与中医药相关的现代科技成果应当也融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用以改善教学质量,提升中西医诊疗水平。方案可行性包括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利好中医药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教学实践有较好的平台保障等。同时需注意树立学员对中医的信心、摒弃中西医门户之见等问题。与时俱进,通过相关举措促进综合医院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改革和内涵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