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梁小艳 《广东医学》1998,19(10):767-768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92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病例与同期90例羊水正常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羊水过少组中过期妊娠、妊高征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间水过少是判断胎盘功能不全的最敏感指标,一经诊断,应尽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跌倒原因,寻求对策。方法对5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跌倒进行分析,建立预防跌倒的评估机制和干预措施。结果疾病因素、个体因素、药物影响、心理因素都是造成跌倒的重要原因。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意识,提供安全就医环境和做好宣教是预防跌倒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鸡内金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治疗积滞(食积、石积、酒积和瘀血)、消渴、疮疡、遗尿等,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抗肾结石、调节心血管系统和解酒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基于药效成分研究基础的薄弱,目前对这味价廉易得的药食两用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和深入。针对鸡内金的良好疗效,应充分挖掘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新药,大力加强如鸡内金来源的性别、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保证鸡内金的质量和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11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米非司酮化学结构为19甲类固醇,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孕酮受体桔抗剂,它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相结合,从而抑制孕酮的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导致出血和体内血HCG水平急剧下降,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随之下降。它除了能有效地终止早孕外,在人类生殖的诸多环节也能发挥其抗孕激素的作用。故米非司酮具有抗旱孕、引产、促宫颈成熟、调节月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避孕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早孕药物流产、中期妊娠引产。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l病…  相似文献   
7.
84例宫外孕既往手术史与盆腔粘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宫外孕发病率的上升,它对育龄妇女的威胁日益增加,只有了解宫外孕的发病原因,不断探讨与宫外孕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地消除这些因素,才能减少宫外孕的发生机会。本文旨在探讨既往手术史与盆腔粘连以及宫外孕之间的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2...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彩超检测正常和病理早期妊娠黄体血流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和病理早期妊娠中的黄体血流状况,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超声检查215例早期妊娠的孕妇,检出妊娠黄体205例,其中正常早期妊娠组148例、先兆流产组25例、宫外孕组22例,观察卵巢内黄体血流分布特点,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1经阴道彩超对早期妊娠黄体总检出率95.3%,其中正常组检出率99.38/150);先兆流产组96.1%/26);宫外孕组75.8%(((22/29)。2三组妊娠黄体血流分布特点无差异,均呈连续环状分布。3先兆流产组黄体血流的PVS、PI、RI与正常早期妊娠组比较无差异(P>0.05),宫外孕组病人的黄体血流PVS比正常妊娠组的PVS低(P<0.05),PI、RI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地识别妊娠黄体,血流指标中收缩期峰值流速在鉴别正常早孕与宫外孕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56例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62例,泌尿系统38例,念珠菌32例,曲霉菌24例。结论对移植前患者进行真菌感染控制,移植后进行干预是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在骨髓采集术中的安全性和护理.方法 对102例健康供者和自体供者在局部麻醉下采集骨髓过程中进行护理和配合.结果 局部麻醉下采集骨髓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有利于骨髓液的顺利采集,更为骨髓移植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