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 笔者试用滋上温下,引火归元法治疗部分兼有命火不足而阳浮于上的慢性咽炎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基本方生地黄,山药,山萸肉,玄参,麦冬,肉桂,附片,磁石,生牡蛎,牛膝。二、病例介绍例1 宋某,男,35岁。咽痛2年,痰粘难咯,形寒肢冷,诸治无效,舌红苔薄少,脉沉细。夫少阴之脉上循喉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薰燎咽喉,形寒肢冷为命火不足,阳浮于上,此乃无根之火。治当滋阴降  相似文献   
2.
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哮支炎)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以哮喘和痰鸣为主,可伴有发热、咳嗽等。大多数病儿哮喘和痰鸣随感染的控制而消失,但也有部分病儿迁延数月难愈。笔者试从哮支炎的标本虚实与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等生理特点的关  相似文献   
3.
<正> 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自成体系,对中医的发展影响甚大。笔者对其“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研习既久,并用以指导临床施治,小有体会,兹简述如下。 1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因病机脾胃虚弱引起的九窍不通,其致病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饮食不节,寒温不适;二是劳倦过度;三是精神刺激。引起九窍不通的病因往往是综合的。东垣《脾胃论·阴病治  相似文献   
4.
下肢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脚”,大多因经久站立,经脉失畅,复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影响局部气血运行。本病临床治疗多以外治为主。对于外治经久不愈或疗效较差的病例则可采用内治,或以内、外同治的方法而取效。茅××,男,48岁。左下肢小腿肿胀,内侧溃疡五年。曾以中西药外治及抗菌素治疗未愈。证属湿热下注,久延络脉不和,气血凝滞,终日痛如针刺,皮色瘀紫,肿胀。湿热当利,下注当举,升清泄浊。方以:黄柏、苍术、牛膝、生地、炒赤芍各9克,羌活、白芷、葛根各6克,灸升麻、川芎各5克,茯苓、车前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方法:选用32只大百鼠分ABC 3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A组为正常脑组织形态和SOD活力检测,B组为丹参提取液保护脑组织的效果观察,C组为实验对照组检测脑组织在缺血中的损害。结果:光镜观察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没有使用丹参提取液的动物脑组织存在损害,SOD活力也低下;而使用了丹参液的动物脑组织受损害小,SOD活力也较高,结果接近正常对照组值。结论:中药丹参提取液对动物的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缝穴刺流对小儿疳症诊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神阙穴拔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阙穴拔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杜昌华主题词荨麻疹/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神阙穴笔者采用神阙穴拔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6例,取得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45岁。全部病例均经中、西常规药物如非那根、赛庚啶、地塞米...  相似文献   
8.
泄泻一证,初病多因寒、热、湿、食所致,久病不离乎肝、脾、肾受累;初病早治常迅速取效,久病治疗效果常不理想,特别有部份病例久泄不已,迭进疏肝、健脾、温肾止泻之剂,无济于事,实为棘手。笔者10余年前尝读《河间六书》泄泻门有所启发,书谓:“五泄,伤寒乃分三节。初说暴,次说中,后说久。此说在《难经·二十二难》是三节内包括十五法,初以暴药,中  相似文献   
9.
杜昌华 《中国针灸》1999,19(9):565-566
中国耳穴系统和法国诺吉耳穴系统其图形同中有异,两大耳穴系统在实践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因而无法判断哪一个系统更为正确。近年来新耳穴的发现如雨后春笋,据有人统计,1972年耳穴名称已达284个,加上以后发表的穴名已逾千数,小小的耳郭似已穴满为患,颇令临床家望耳兴叹。笔者认为正确运用以生物全息律为依据的耳穴分布的全新规律,掌握好耳穴的“全息胚级”、“全息相关度”和“全息质”是耳穴取穴的重要优选原则。1 全息胚级一个生物体在功能或结构上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当时曾称之为“全息元”,即后来之“全息胚”…  相似文献   
10.
杜昌华 《中国针灸》1997,17(5):308-311
当前耳穴中新穴的发现使耳廓穴满为患,由此造成的穴名及定位混乱,严重影响耳部医学学术发展。以生物全息律为依据的穴位分布规律,对一病多穴、异病同穴以及穴满为患的新穴等现象,有了全新的解释,这就为耳穴诊断、耳穴优化取穴及耳穴定位、命名等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