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统计分析近30年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探究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8年至2018年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文献,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采用的留针时间以30min最为多见。平均总有效率及平均总愈显率随留针时间的延长大致呈上升趋势,在留针50min时达到峰值(总有效率90.03%,总愈显率72.66%),其后又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留针时间不完全相同,以30min最为多见,而疗效与留针时间大致呈正相关性,以50min为最佳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信息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组方规律及文献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0—2017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 Clementine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信息挖掘。结果统计发现纳入的458篇文献中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腧穴涉及129个穴位,其归经涉及十二正经、督脉、任脉、经外奇穴;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依次是风池、颈夹脊、百会;穴位频次前3位的经脉依次是胆经、督脉、经外奇穴;在穴位关联度分析中,作为主要穴位的风池、颈夹脊、百会的穴位组合支持度为31.66%。经Jadad评分分析统计,仅1.53%为高质量文献,其中采用随机对照的文献占72.05%,有明确诊断标准的文献占79.48%,明确提出疗效判定标准的文献占92.58%。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在选穴、组方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高质量文献所占比例仍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