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 对54例IgA肾病儿童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起病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尿检异常组和有症状肾炎组。组织病理学分级参照Lee氏和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法。 结果 无症状尿检异常组18例,有症状肾炎组36例。有症状肾炎组尿蛋白量(24 h)明显高于无症状尿检异常组[(2.3±2.2) g比(0.4±0.3) g,P < 0.05]。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儿童表现为镜下血尿者,87%有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患儿病理表现以Lee 氏Ⅰ~Ⅱ级为主,2例表现为Lee氏Ⅳ~Ⅴ级和 5例发生Katafuchi 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有症状肾炎组Lee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者病理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组患儿平均随访(26.9±8.8)月后,1例病理为Lee 氏Ⅴ级患儿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其余患儿Scr均无升高1倍以上。 结论 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IgA肾病虽临床症状轻微,但可出现病理损害严重的病例,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高三毕业,是初恋的终结,还是初恋的开始?”成为很多学生讨论的话题。 高考过后,卸下繁重的学业压力后,不少原本互有好感的男女学生开始密切联系,在频繁的接触当中,有部分女生在爱情的名义下,失守青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生长的影响及探讨其相应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剂量尼莫地平对HCT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经尼莫地平作用的HCT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亚二倍体峰;DNA凝胶电泳检测HCT细胞DNA的梯度条带;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HC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在尼莫地平作用下HCT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及分布状态的变化。结果:MTT法示尼莫地平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的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尼莫地平作用后,HCT细胞亚二倍体峰面积增大,且凋亡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尼莫地平组可见典型的DNA的梯度条带;细胞形态呈现细胞的胞膜泡化,胞质浓缩,染色质断裂等变化。Fluo-3荧光标记显示尼莫地平作用于HCT细胞后,细胞内Ca^2 浓度[Ca^2 ]i升高,PI荧光标记的细胞核型发生变化。结论:尼莫地平作为钙拮抗剂对结肠癌HCT细胞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凋亡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儿童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儿童狼疮性肾炎,临床类型均为肾病综合征,经肾活检诊断为Ⅳ型狼疮性肾炎.其中11例初始即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另5例为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加泼尼松治疗6个月未能明显改善者,改为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霉酚酸酯剂量为每日600mg/m2(最大1~1.5 g),加用泼尼松龙口服每日1~2mg/kg,疗程>6个月(6.5~18月).结果随访6个月时16例中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随访12个月时缓解达13例,部分缓解3例;未发生明显副反应.结论霉酚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童Ⅳ型狼疮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潜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cordvascularendothelialcell,HUVEC)的体外培养体系 ,MTT法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对HUVEC生长的直接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FNγ对HUVEC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半定量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FNγ对HUVE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mRNA的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缺氧状态下IFNγ(30、30 0、30 0 0U·ml-1)对人肺癌PG细胞分泌到培养上清中VEGF的影响。结果 :IFNγ(10、10 0、10 0 0U·ml-1)可抑制体外培养的HUVEC的生长 (P <0 .0 1)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10、10 0、10 0 0U·ml-1)作用的HUVEC ,无亚二倍体峰出现 ,但细胞周期分析显示 ,IFNγ各给药组均可减少G2 M期的细胞比例 (P <0 .0 5或P <0 .0 1)。IFNγ(10 0、10 0 0U·ml-1)对抑凋亡基因Bcl 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缺氧状态下IFNγ 30 0 0U·ml-1可抑制人肺癌PG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FNγ可能通过直接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或间接下调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释放的机制 ,  相似文献   
6.
曹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72-473
目的观察探讨药物流产效果与患者子宫位置间的关系,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184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皆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根据B超检查子宫位置分为A组(前位)有89例,B组(水平位)有32例,C组(后位)有63例,观察比较三组妇女的流产效果。结果三组妇女中,以C组的完全流产率最低,清宫率最高,A组的完全流产率最高,清宫率最低,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妇女中,以C组的出血时间最长,A组最短,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组的孕囊排出时间最慢,A组最快,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效果与患者子宫位置间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的成功率高,是目前最为常用且效果确切的药流方式,但其流产成功率及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在不同子宫位置间存在差异,在流产前经B超检查显示为子宫后位的妇女,应建议其行人工流产术,或者行药流后注意观察,绒毛排出不完整的妇女,应及早行清宫术,以提高流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磊  曹琦 《中国美容医学》2013,(19):1963-1966
目的:通过对比4种树脂嵌体材料的微渗漏大小,为临床树脂嵌体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40颗离体牙按嵌体备洞原则制备近中邻(牙合)Ⅱ类洞,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分别用Z350、P60、Ceramage、Solitaire 2制作嵌体后使用Adper Single Bond 2和Adper Rely X ARC进行粘结.经冷热循环500次品红染色后,金刚砂片平行于牙体长轴沿近远中方向将修复体纵向剖开2次,在体式显微镜下测量染料渗入轴壁、龈壁的深度.结果:4组树脂嵌体材料轴壁和龈壁均出现微渗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树脂嵌体材料之间的轴壁(F=0.131)及龈壁(F=0.385)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材料组的龈方渗漏程度均显著高于轴壁,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微渗漏深度大小来进行评价,4种树脂嵌体材料均是临床上制作树脂嵌体理想的材料;树脂嵌体与牙釉质粘结效果比牙本质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病慢性腹膜透析(腹透)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肾脏风湿科登记并行长期规律腹透治疗患儿,腹透后建立随访档案,要求每3个月来我院随访1次,至少随访12个月,并行随访指标的检查。腹透开始前的基线随访指标以例数表现,腹透后随访指标中的计量计数指标(体检项目、实验室检查项目和感染情况)以例次表现,选取每3个月随访时间±3 d时Hb值判断贫血,如符合贫血诊断标准则该阶段随访指标纳入贫血组统计,反之纳入非贫血组统计。 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32例患儿进入分析,开始腹透年龄(8.4±3.7)岁,开始腹透前30例(93.8%)存在贫血;开始腹透后共随访120例次,8例次失访,贫血组57例次(47.5%),非贫血组63例次,贫血组Hb、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2)单因素分析显示:①基本情况: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腹透时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检项目: BMI、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室检查项目:随访12个月,贫血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高于非贫血组[(605±582) vs (386±434) pg·mL-1, P<0.05],血清iPTH在500~1 000 pg·mL-1患儿贫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PTH<500 pg·mL-1者(P<0.05);贫血组残肾Kt/V值低于非贫血组[(0.35±0.42)vs (0.62±0.63),P<0.05],左心肥厚的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62.5% vs 35.1%,χ2=5.758, P=0.016);贫血组血清白蛋白、总Kt/V、总CrCL、残肾CrCL均低于非贫血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④ACEI使用率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贫血组元素铁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均低于非贫血组[元素铁剂量:(3.5±1.9) vs (4.2±1.2) mg·kg-1·d-1; EPO:每周(134±66) vs (170±62) U·kg-1, P<0.05];⑥感染发生率贫血组高于非贫血组(35.1% vs 19.0%,P<0.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PTH水平、残肾Kt/V、感染与慢性腹透患儿的贫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①慢性腹透患儿血清iPTH水平、有无感染和残肾Kt/V与贫血具有相关性;②强调EPO、铁剂的个体化治疗,在高血清iPTH水平、感染等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EPO、铁剂改善贫血;③应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儿管理,重视肾性贫血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三氧化二砷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三氧化二砷已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各种实体瘤化学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诱导凋亡是其杀伤肿瘤的主要机制,其分子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明,本文就其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已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各种实体瘤化学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诱导凋亡是其杀伤肿瘤的主要机制,其分子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明,本文就其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