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正>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一般将月经量少于20 mL认为月经过少。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有虚有实,应针对虚实辨证施治。现代医学无月经过少的病名,一般认为导致月经过少的主要原因为性激素水平异常[1]、子宫内膜损伤[2]、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3]及各种内科病证等,治疗以针对原发病治疗为主。笔者运用定坤丹治疗肾虚肝郁证月经过少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卵汤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80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替勃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卵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骨密度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腰椎1-4节及左股骨骨密度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出现2例(5.0%)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的1例(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卵汤联合替勃龙较单独使用替勃龙可明显提高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改善性激素和骨密度水平,降低Kupperman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李姣  林洁  易星星  邱冉冉 《中医药导报》2021,27(11):7-11,17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取机械+感染双重损伤法建立IUA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化瘀方组、补肾化瘀方+SRI-011381组、SRI-011381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药物治疗21d后,观察大鼠子宫形态,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计数子宫内膜腺体数量,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qRT-PCR检测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4 mRNA和Smad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TGF-β1、Smad3、Smad4、Smad7、p-Smad3、p-Smad4、p-Smad7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增粗,腺体数量减少,纤维化面积增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4 mRNA表达及Smad3、Smad4磷酸化增加,Smad7 mRNA表达及磷酸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瘀方组大鼠子宫腺体数量增加,纤维化面积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4 mRNA表达及Smad3、Smad4磷酸化减少,Smad7 mRNA表达及磷酸化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I-011381可抑制补肾化瘀方的作用,促进纤维化,进一步激活TGF-β1/Smad通路(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对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恶阻是妇女妊娠前期最常见的疾病,以恶心呕吐,头晕厌食为主症,甚者食人即吐,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累及孕妇健康及胎儿发育。本人近2年来用小半夏加获警场治妊娠恶阻32例,其效良好,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29岁;初孕25例,复孕7例;末次月经至发病时间45~60天者22例,们天以上者10例,均经妊娠试验阳性。2治疗方法小半夏加获芬汤原方:姜半夏10g在警129生姜6g。每日1次,呕剧者口服1,5剂,饮食不入者配合静脉补液。3疗效观察3.l疗效标准显效:服药后恶阻在2天内好转,或2~5天内消失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医妇科病症"崩漏"的辨证论治来窥探及论证系统观的普遍存在,并阐述整体的组成要素及其完整性,说明自然辩证法与中医伴随存在及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