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的大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虽然大部分病例可经内科治疗止血,但仍有一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现就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引起大量出血并急需外科处理的有如下三种原因: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约占50~60%,有的报告达70~80%。其中3/4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出血部位多在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都是由于溃疡基底部血管被侵蚀破裂所致,多数为动脉出血。由于溃疡周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血管的收缩与闭合,致使出血难以自止。在临床上还有以下几种溃疡,也可以引起大出  相似文献   
2.
回顾我院外科1995—2005年93例经手术治疗和组织病理学证实老年人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3例,男68例,女25例,年龄70-78岁,中位年龄75岁。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5~1999年间52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52例病人,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9例;Ⅰ期行横结肠癌切除4例;Ⅰ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Ⅱ期吻合37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52),围手术期病死率3.8%(2/52)。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附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 1995 1999年间 5 2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5 2例病人 ,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 9例 ;Ⅰ期行横结肠癌切除 4例 ;Ⅰ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 ,近端结肠造口 ,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Ⅱ期吻合 37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 2例 (直肠癌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 3 % (8/5 2 ) ,围手术期病死率 3 8% (2 /5 2 )。结论 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 ,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51例乏特氏壶腹周围癌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分析,探讨了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和减黄方法的合理选择。结果表明:术前减黄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术前减黄组手术死亡率9%,未减黄组手术死亡率17.3%)。作为术前减黄方法胆囊造瘘、空肠造瘘体外架桥连管内引流术,简便、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解决晚期壶腹周围癌顽固性腹痛的方法。方法 手术切断右腹腔神经节。结果 8例中5例腹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为预防性切断,结论 该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减黄术后经鼻细硅管胆汁回输18例报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11)王忠裕,时连权,郑晓明目前国内对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多采用胆汁外引流法.由于该法造成胆汁大量丢失,对病人术后恢复和二次手术前准备均不利。本文就减黄术后胆汁回输方法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中药复方大承气汤防治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药防治组惠者术中门静脉血和术后体循环静脉血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与中药防治组相比,黄疸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出现明显下降(P<0.01),纤维结合素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提示复方大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时的内毒素血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严重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的效果、并探讨其与Whipplcs手术后合并症,死亡率的关系,对36例病人行PTCD减黄,6例行胆囊空肠体外架桥胆汁内引流术减黄、发现胆囊空肠体外架桥胆汁内引流出的减黄效果比PTCD好,且Whipples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0.
1.输液过程具有多环节的特点,影响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就目前得知,可与下列因素有关。致热原的存在:致热原主要是指某些被破坏的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等,即“菌体热原”。其次霉菌,酵母菌,病毒也能产生热原。其化学组成大多是磷脂、聚脂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本身具有耐热性、可溶性、不挥发性、可滤过性、吸着性等特点,但易被强酸、强硷和氧化剂所破坏。此外,各种不溶性异物颗粒,即非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