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以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胃腕痛”、“嘈杂”、“吞酸”、“痞满”等范畴。幽门螺杆菌(唧)的发现,以及溃疡愈合质量(QOUH)概念的提出,使得临床医生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大进展.临床主要采取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相结合、中成药与西药相结合、针灸及穴位埋线结合西药等疗法。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优势且研究前景乐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努力探明溃疡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的本质联系,逐步形成标准统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加减联合双歧杆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52只造模。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天随机抽取2只解剖,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剩余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丽珠肠乐(双歧杆菌制剂)组(丽珠肠乐组),丽珠肠乐+白头翁汤加减高、中、低浓度组(联合高、中、低剂量组),定时给药持续14 d,评估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activityindex,DAI)。取材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osis,D-LA),二胺氧化酶(double amine oxidase,DAO)水平及结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1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双歧杆菌及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DAI和HE染色评分均明显升高,血清D-LA,DAO及结肠组织IL-8水平明显升高,IL-13水平明显降低,双歧杆菌mRNA明显降低及IL-1βmRNA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高剂量组死亡率低于丽珠肠乐组,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高剂量组死亡率低丽珠肠乐组,且体质量高于丽珠肠乐组(P0.05);联合组高剂量组DAI低于丽珠肠乐组(P0.05);联合组高剂量组HE评分低于丽珠肠乐组(P0.05);与丽珠肠乐组比较,联合组高剂量组D-LA,DAO和IL-8降低,IL-13升高(P0.05);各用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双歧杆菌mRNA相对含量均有增加(P0.05);联合组高剂量组双歧杆菌mRNA相对含量高于丽珠肠乐组(P0.05);联合组高剂量组IL-1β的相对表达量低于丽珠肠乐组(P0.05)。结论:高剂量白头翁汤加减联合双歧杆菌制剂可能通过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修复,加强肠道双歧杆菌定植,降低D-LA,DAO和IL-8,升高IL-13水平,下调IL-1βmRNA表达发挥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溃疡的愈合质量有关,临床采用抑酸、抗Hp治疗后,近期疗效显著,但溃疡复发率高仍是目前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2007-06—2008—11,笔者采用加味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2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合胃络瘀血证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益气活血通络方(炙黄芪30 g,桂枝10 g,炒白芍20 g,生蒲黄10 g,五灵脂10 g,制乳香3 g,醋延胡索20 g,铁树叶30 g,海螵蛸30 g,?虫10 g,制地龙20 g,炙甘草6 g)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胃复春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萎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异型增生情况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脾胃虚弱合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固有腺体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卢铸之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处方用药特点,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参考。收集《卢氏临证实验录》中卢铸之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处方,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的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采用Cytoscape 3.8.0、SPSS Statistics 22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共涉及54种药,使用515次。高频中药包括炙甘草、制附片、砂仁、白术和当归等;药性以温、热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药物用量跨度大,大剂量药物多。核心药物组为制附片-白术-砂仁-当归-煨姜-炙甘草;聚类分析得出6组聚类组;主成分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以制附片为因变量的决策树体现出苍术、蒲黄、煨姜、制升麻在配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有效分析出卢铸之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处方用药规律。该病的形成以阳虚内寒为本,瘀血疼痛为标,应时刻注意固中宫,调升降,以扶阳抑阴为体,气化消瘀为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