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80例程运友,徐庆吉,蒋华民,唐永爱自1993年2月~1994年7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D8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67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1981年5月全国...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但以心动过缓最常见,表现为迟脉.本院自1994年6月~1996年6月对住院EHF患者进行统计,发现286例病人中,63例出现迟脉(占22.03%),均由心电图证实,在迟脉出现的同时,其中医辨证均与“湿”有关.本文就脉迟与“湿”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呕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呕吐的疗效观察山东273300平邑县中医医院华明宏,徐庆吉,蒋华民,邵义美主题词呕吐/针灸疗法恶心、呕吐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常见症状,除用综合措施治疗该病外,临床常采用胃复安肌注治疗呕吐,但疗效不甚满意。自1992年以...  相似文献   
4.
张某,男,9岁,双下肢皮肤紫癜、双踝关节肿痛7d。7d前踝关节肿胀疼痛,继而双下肢、臀部出现对称性大小不等紫癜,血尿常规检验正常,诊为过敏性紫癜,予青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止血、脱敏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踝关节仍肿痛,小腿外侧部分紫癜融合成大疱致出血性坏死。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为外感时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湿热下注,留注关节。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以龙胆泻肝汤合二妙散加减:龙胆草10g,车前子10g,泽泻10g,黄芩6g,当归10g,苍术10g,黄柏6g,丹参12g,仙鹤草12g,白茅根12g,茯苓10g,薏苡仁20g。水煎服,3剂后,诸症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肾病综合征高粘滞血症及高凝状态指标,并对中药肾白消胶囊的治疗作用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评价。方法:测定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粘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尿蛋白,并进行对比。结果:血浆粘度增高者,APTT明显缩短,肾白消胶囊治疗后,治疗组APTT较正常组明显延长,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组血浆粘度恢复天数、尿蛋白消失及水肿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无出血副作用。结论:肾病综合征高粘滞血症者均存在高凝状态。中药肾白消胶囊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2004年5月~2005年6月,应用本院自制清热颗粒治疗呼吸道感染116例,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121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286例流行性出血热论脉迟与“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吉  傅文霞 《天津中医》1997,14(3):118-119
  相似文献   
8.
肾白消胶囊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5年4月~1998年4月对收治的49例肾病综合征(NS)高粘滞血症患儿采用肾白消胶囊联合设尼松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9例患儿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2~14岁,平均7岁2个月。根据1979年儿科肾脏病会议诊断标准['彼1981年该标准的修订意见,诊断单纯性肾病31例,肾炎性肾病18例。其中38例为首发就诊,未接受过激素治疗;11例为复治病例,其中7例子本次检测前10天已停用发尼松,4例为治疗减量中。全部病例均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检测前五周停用潘生丁、消炎痛及丹参等可能影响血液粘度及血小板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张某,男,9岁,双下肢皮肤紫癜、双踝关节肿痛7d。7d前踝关节肿胀疼痛,继而双下肢、臀部出现对称性大小不等紫癜,血尿常规检验正常,诊为过敏性紫癜,予青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止血、脱敏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踝关节仍肿痛,小腿外侧部分紫癜融合成大疱致出血性坏死。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为外感时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湿热下注,留注关节。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原则,即早期、足量、快速阿托品化;反复持续用药、适时增减;用量个体化;在使用中观察,在观察中使用,病情变,药量亦变的原则。认为体温的轻度升高可作为阿托品化的指证之一,并可作为中毒早期指导阿托品用量的一项客观指标。浅析了应用阿托品的注意事项及综合判断阿托品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