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慢性肾衰竭(chrom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程冗长,呈缓慢进展之势。中医"肾衰"之名见于清·程杏轩《医述·五脏外形》,其曰"肾主骨,齿落则肾衰矣",[1]虽非指慢性肾衰竭,但亦有一定关系。传统医学将慢性肾衰竭归属于"关格"、"水肿"、"肾风"、"肾劳"、"癃闭"、"溺毒"等病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医古文》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问题,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现以建构主义和形成性教学评价为理论基础,举例采用两种趣味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古文应用能力。证明趣味互动教学法符合当今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独到的优势,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维持健康、防治疾病宝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中医的培养一直强调传承发扬,但古往今来卷帙浩繁,名医经验著述丰厚,对中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教育发展及成效的关键环节。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最大程度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胎黄”或“新生儿黄疸”为主题词,检索中华医典(V5.0)、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27首中医处方,涉及中药194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茵陈、甘草、栀子、茯苓、大黄;通过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次≥5次)的药物性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处方干预新生儿黄疸以苦、甘、辛味,寒、平、温性药,归脾、胃、肺经为主。通过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3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出6个潜在组合药对。结论:利湿退黄为中医干预新生儿黄疸的基本法则,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的6个潜在药对组合均以茵陈蒿汤为基础方,辅以补中益气,拟对中医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一博  曾琨  王茂泓 《光明中医》2014,(10):2234-2236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M)心、脑、肾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慢性肾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DN)病人占DM总人数的67%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病人中DN为病因的占43%左右。据北京、天津的糖尿病协作组织统计,男女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阳性率分别达54.2%和55.2%,比西方国家高。一旦糖尿病性肾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即呈现进行性发展,平均7年即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而DM患者死于DN肾功能衰竭者为非DM患者的17倍。DM的并发症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对于已经发展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CDN)的患者,现代医学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而中医药对于DN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其病因病机亦有独特的认识。本文试图从传统及现代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葛根是江西道地药材之一,在江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作为药食两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植物,葛根在江西的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但发展却有所停滞.此文通过总结分析江西葛根的使用价值和产业现状,针对江西葛根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通过葛根发展战略制定、资源库构建、技术提升、相关保健产品重点研发、立体化生态产业建立等...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为胆结石多因肝胆湿热、肝郁气滞所致;泌尿系结石多因下焦湿热蕴结,日久成石;治疗一般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等法。而笔者认为水寒木郁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因;肾寒膀胱热是肾结石的发病关键;临床采用温通法治疗此类结石,疗效切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APH)灌胃诱导大鼠,复制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鼻饲予以瓜前退黄散,并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与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含量。结果:模型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表明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瓜前退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干预后的黄疸大鼠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的TBIL、DBIL、IBIL、ALT、AST、TBA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的ALT、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瓜前退黄散可降低APH所致的血清肝功能损害,降低黄疸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中选择的3种剂量瓜前退黄散均能有效治疗溶血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与改善血清中TBIL、DBIL、IBIL、AST、ALT、TBA的水平有关,减轻肝脏损伤,为临床使用该放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瓜前退黄散方吹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0例使用瓜前退黄散吹鼻治疗,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约7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瓜前退黄散吹鼻法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组(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瓜前退黄散吹鼻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且治疗方案“简、便、验、廉”,新生儿及家长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通过探讨思政融入《中医内科学》课堂的具体路径,参考方剂学提示的配伍理论,将融入方式归纳为4个方面:以医德情怀为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以名医济世为臣,强化学生为医的社会责任感;以中医传统医药文化为佐,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以顺应自然、遵循法度为使,厚植中医养生理念。使思政融入到《中医内科学》的课程当中,主次有别,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