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 目的:比较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制作过程中鼻腔不同激发方式的效果,探索较优的激发方式。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空白组)各8只,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采用OVA滴鼻、OVA雾化、OVA鼻腔强化激发(滴鼻+雾化)、生理盐水鼻腔强化激发的方式激发,采用症状评分及鼻黏膜HE染色镜下观察的方式,比较其制作AR大鼠模型的效果。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症状评分均数均大于5,与Ⅳ组(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鼻腔强化激发)优于Ⅰ组、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制作AR大鼠模型时,在低剂量佐剂,长时间基础致敏的基础上,采用鼻腔强化激发(即滴鼻+雾化吸入)的方式激发,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一种方式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疗效,并从IFN-γ、IL-4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假埋线组、穴位埋线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经改进后的卵蛋白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制作AR模型,分别予不同治法。治疗末日在卵白蛋白激发后,观察30min,采集鼻中隔黏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IL-4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得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治疗后变应性鼻炎行为得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空白对照组相当(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疗效相当(P0.05);穴位假埋线组大鼠症状得分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表达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IFN-γ表达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鼻黏膜组织IFN-γ、IL-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缓解AR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喷嚏、流涕、抓搔鼻部),其可能的机制是对AR大鼠鼻黏膜中IFN-γ、IL-4含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4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随访时间8~48(23.78±6.8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2%,主要表现为褥疮、肺部感染、假体松动等。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是有效、安全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病情、骨折类型及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入路术式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个人意愿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8.0%,且Cobb角矫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时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