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擎  姚文强  王旭 《中医学报》2020,35(9):1930-1933
肾虚肝郁为高泌乳素血症的基本病机,脾胃虚弱、湿热毒盛是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以滋肾温肾、疏肝理气为基本治法,兼以健脾养血、清化湿毒;因男女体质有异,除补肾疏肝各有侧重外,结合辨"经""精"施治;疾病论治过程中,应衷中参西,并且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3.
4.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现场多种危化品为应急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天津市急救中心承担了爆炸事故现场伤员救援、转院、医疗保障等任务.为提高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天津市急救中心在爆炸事故中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和思考,分析救援各环节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设想,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北京天地百年科技有限公司TD-3000图像分析系统,OLYMPUS Bx50高倍显微镜对交叉配血结果及交叉配血中出现的假凝集、弱凝集等易漏检或误检的现象进行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和常规直接目镜下对比观察。结果通过与常规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果对比,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到的图像比常规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的更直观、更清晰。结论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在交叉配血试验应用中比传统的镜检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优越性,将高清晰度,高分辨率投影显微镜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融于一体,完善了传统的显微镜镜检方法,不仅为临床输血检验及科研,教学开拓一条新途径,还为现代输血提供一个高技术含量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提高院外急救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在院外急救管理中应用双向同步物质和精神激励,在调整薪酬、职称激励、单病种质控等六方面进行双向同步物质激励,采用职工大会、季度座谈和政策倾斜等五方面措施进行双向同步精神激励;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相关业务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双向同步物质精神激励应用后,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受理时间由304 s降至210 s,现场送达医院时间由2024 s降至752 s,现场救治时间由2216 s降至1640 s,接报至到达时间由3215 s降至2648 s。结论采用双向同步激励可有效提高院外急救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王旭教授诊治糖尿病瘙痒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研究王旭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瘙痒症的临床医案,从发病机制、治则治法、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王旭教授治疗糖尿病瘙痒症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佐证。[结果]王旭教授认为糖尿病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以阴虚内热为本,络热血瘀为标,治当养阴清热、凉血化瘀;同时强调"瘀热"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清热凉血、化瘀通络当贯穿治疗始终。王教授还主张瘙痒症的辨治应始终在糖尿病整体调治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应嘱患者注意生活调养,调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保持局部皮肤滋润。所举验案辨证为阴虚风燥、瘀热互结证,治以滋阴清热、化瘀通络,予养阴凉血化瘀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王旭教授运用养阴清热、凉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瘙痒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其中,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断、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ALK+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ALCL发病率极低,以年轻患者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示CD30+、ALK+.2例患者均予以Hyper-CVAD/MA方案化疗,1例死亡,1例完全缓解(CR)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持续CR.结论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ALK+ALCL临床少见,其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治疗尚无统一方案,以CHOP方案或Hyper-CVAD/MA方案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利多卡因联合依托咪酯组(LE组)、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组(FE组)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FP组)。采用双盲法分别给予相应麻醉药物,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行肠镜检查术。持续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检查开始时(T1)、肠镜至回盲瓣时(T2)、术毕时(T3)、苏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 O2)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肠镜检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肌阵挛、注射痛、低血压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LE组比较,FP组T1时MAP、HR及T1~T2时RR明显降低[(69.7±11.1)mm Hg vs.(88.6±11.2)mm Hg;(61.3±10.3)次/min vs.(73.4±7.7)次/min;(8.4±2.6)次/min vs.(17.5±4.1)次/min;(10.1±3.2)次/min vs.(18.0±2.5)次/min,P均<0.05];与FE组相比,FP组T1时HR、RR及T2时RR均明显降低[(61.3±10.3)次/min vs.(70.2±9.8)次/min;(8.4±2.6)次/min vs.(16.1±2.4)次/min;(10.1±3.2)次/min vs.(16.6±3.1)次/min,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