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古代文献中,凭籍脉象确定病位者不在少数。古代医家常把尺脉异常作为疾病定位在肾的依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左右尺脉沉取无力为肾虚"。本文以33例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脉诊分析研究老年人尺脉脉象特点并将其分类,然后询问各自肾虚症状的有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在临床实际中验证了尺脉与肾虚的相关性;并且通过临床实际治疗证实了尺脉随着肾虚治疗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揭示了尺脉与肾虚治疗变化的动态关系。这对于今后以尺脉预测肾虚症状的有无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颈诊的开发到宇宙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颈诊的开发到宇宙医学松岗伯菁在人的颈部,除有颈椎支撑头部外,还有许多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笔者认为,由于各种异常的动作、运动所造成的重力伤害,及精神过度紧张等病理因素,在颈椎和肌腱、韧带等软组织部位容易产生气血瘀滞所导致的病变(1)。中医古籍描述李时...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平衡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应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调理脾胃升降的四种治疗大法。针对寒热错杂、中气阻滞成痞之脾胃升降不及,则宜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脾胃虚寒、升降无权之脾胃升降失调,则宜升清降浊,以调脾胃升降。中气虚下陷之脾升不及、升之反作,则益气升阳举陷。中气虚、胃气上逆之降之反作,则降逆和胃,以降胃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