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迂曲所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Twisted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TSSS)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1例特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迂曲所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TSSS)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向我们介绍了一种以探讨导致此类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原因。结果先天血管畸形及血压波动可能是TSSS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包括年龄、糖尿病等原因。结论 TSS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先天的血管畸形及血压的巨大波动可能是其发病原因,年龄、糖尿病等可能也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脑梗死基础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及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肌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效,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促进肌力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lex,TSC)伴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改变、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SC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确诊为TSC,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待排。结论 TSC可合并SEGA,并致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切除肿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辅助应用m TOR抑制剂可一定程度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与腓骨肌萎缩症-I型(type-I Charcot Marie Tooth disease,CMT-I)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以指导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纳入CIDP患者31例、CMT-I患者28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指标,并对电生理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IDP与CMT-I两组患者起病部位、主观感觉障碍、足部畸形、脑脊液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传导阻滞/波形离散、下肢神经继发性轴索变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失神经电位、MUAP形态异常、募集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IDP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电生理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84,P0.05);而CMT-I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电生理严重程度分离,不具有相关性(r=0.27,P0.05)。结论综合分析临床特点、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临床与电生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可以对CIDP与CMT-1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