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明雪 《解剖学报》1996,27(4):391-394,T0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环鸽(Streptopelia risoria)脑中LHRH-IR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前连合(CA)肯内和腹内侧、下丘脑外侧核(LHy)、内侧隔核(SM)腹内侧、内视前核(POM)区和前有核POA区。LHRH免疫反庆细胞分布中心位于POA。由于下丘脑一些脑区与鸟类控制发声和听觉脑区存在直接神经纤维连系,这些鸟类听觉,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环鸽(Streptopeliarisoria)脑中LHRH-IR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前连合(CA)背内侧和腹内侧、下丘脑外侧核(LHy)、内侧隔核(SM)腹内侧、内视前核(POM)区和前视前核(POA)区。LHRH免疫反应细胞分布的中心位于POA。由于下丘脑一些脑区与鸟类控制发声和听觉脑区存在直接神经纤维连系,这些结果为鸟类听觉、发声和内分泌脑区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PHA-L和Biocytin两种神经示踪物对非鸣禽环鸽(Streptopeliarisoria)中脑半圆隆枕(torussemicircularis)的传出投射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发现半圆隆枕丘间核内缘(ICM)发出两束纤维分别向尾端投射至外侧丘系背核腹侧(LLDv)周围和向首端投射至丘脑卵形壳(Ov-shell);丘间核(ICo)发出的纤维直接投射至下丘脑前内侧核(AM)。从脑桥至听丘各级听神经核周围,均存在疏松网状神经纤维结构区,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与经典听觉神经通路相平行的旁听觉神经通路。这是首次关于鸟类发声、听觉和内分泌三维系统存在直接神经环路联系的较为完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药用矿物蒙脱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永功  左明雪 《中草药》2001,32(9):837-839
目的:弄清蒙脱石层状晶体结构中水的变化规律,为其药用机制研究和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从粘土矿物中分离纯化蒙脱石,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蒙脱石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有关蒙脱石分子水的信息和化学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结论:蒙脱石是一种膨胀吸附性粘土矿物,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或赋形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白腰文鸟端脑原纹状体栎核(RA)的神经联系和SP-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或纤维在发声通路中的定位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BDA)双向示踪方法和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将BDA微量注入RA内,经ABC反应.结果:①RA接受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HVC和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MAN)外侧部的传入投射,由RA发出的神经纤维投射到中脑背内侧核(DM)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nXIIts),由此组成发声控制通路.②SP-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大量分布在端脑的HVC,MAN,RA内.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或末梢密集分布在发声运动中枢中脑的DM、延髓的nXIIts、舌下神经,以及中脑背外侧核壳区(MLdshell)、中脑丘间核(ICo)和丘脑卵圆核壳(OV shell)内.结论:由于SP广泛分布在发声控制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彭卫民  左明雪 《解剖学报》2002,33(3):325-327
目的 观察P物质 (SP)在鸽旁听觉神经通路中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 结果 SP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纤维集中分布在中脑外侧核背部 (MLd)周围的丘间核 (ICo)、脑桥外膝体腹侧核 (VLV)的周围、丘脑卵圆核 (Ov)的背侧和内侧、下丘脑腹内侧核 (VMN)周围、端脑带状核 (Tn)周边区及端脑的视前区前核(POA)。 结论 在鸽旁听觉神经通路和控制生殖脑区中存在大量SP免疫阳性结构 ,推测SP可能参与了鸟类的发声控制及生殖内分泌调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方法对控制鸽发声的延髓运动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分别在延髓的内侧核(Nucleus intermediu,简称IM)和舌咽—迷走神经背运动核(Nucleus motorius dorsalis vagi nervi et nucleus nervi glossopharyngei,简称nⅨ—Ⅹ)的最首端获得标记细胞。结果表明,IM是支配鸽发声的重要运动核团,舌下神经的舌分支和气管鸣管分支在IM的投射大部分是交迭的,舌下神经中存在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nⅨ—Ⅹ在鸽的摄食反馈和发声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脑啡肽(ENK)在雄性黄雀与白腰文鸟发声核团和听觉中枢内的分布差异。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NK的分布,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结果:(1)黄雀发声核团中ENK的阳性标记物明显比白腰文鸟丰富,差异显著。(2)在黄雀发声学习中枢X区的ENK阳性标记最多,发声高级中枢次之,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较少。(3)ENK在两类鸟的听觉中枢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耳蜗核等的分布相似。结论:ENK广泛分布于发声核团和主要听觉中枢内,可能对发声和听觉有一定的调制作用。黄雀比白腰文鸟善于鸣啭,发声核团内的ENK更丰富,提示ENK的丰富程度可能与鸣唱的复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曾少举  左明雪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2):166-170,T02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 ,对脑啡肽在雌雄鸣禽白腰文鸟脑中发声调控核团中的分布差异 ,以及雌性白腰文鸟发声调控核团—古纹状体栎核的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雌雄白腰文鸟端脑发声调控核团上纹状体腹尾侧核、古纹状体栎核中存在脑啡肽能纤维分布 ,但脑啡肽能纤维在雄性的此二核内分布比较集中。在端脑的其它发声调控核团内 ,仅新纹状体前部外侧巨核有少量脑啡肽能细胞。在中脑及以下水平 ,脑啡肽分布在雌雄间无差别。 (2 )雌鸟古纹状体栎核和上纹状体腹尾侧核与中脑背内侧核之间仅存在弥散且较弱的神经联系 ,而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核团—新纹状体前部外侧巨核有较强的神经联系。(3 )中脑背内侧核与脑桥臂旁核、延髓上橄榄下核、延髓喙腹外侧核、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存在广泛联系 ,雌雄间未见差别。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鸟类雌雄间复杂的鸣叫行为差异提供了神经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