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以及脂类代谢调控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油酸(50μmol/L)处理HepG2细胞,诱导细胞脂肪变性体外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TAM (5~20μmol/L)干预72 h;采用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检测HepG2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肉酯软脂酰基转移酶(CPT1)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的表达;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结果在干预72 h后,模型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16.53±0.17) mg/100 mg蛋白质,在5μmol/L TAM处理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为(17.77±0.05) mg/100mg蛋白质,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10μmol/L和20μmol/L TAM处理组较模型组分别增加了31%[(21.57±0.16) mg/100 mg蛋白质]和44%[(23.82±0.44) mg/100 mg蛋白质],(P<0.05);TAM上调细胞内SREBP-1c、FAS、SCD和MTP蛋白表达,但并不改变CPT1蛋白表达;TAM在5~20μmol/L范围内不影响HepG2细胞活性。结论 TAM可促进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REBP-1c及其下游基因,如FAS和SCD的表达而增加了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SNa)对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记录114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当天MELD评分和SNa,分析其与肝硬化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18时肝硬化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率敏感性76.5%,特异性86.5%.住院期间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患者MELD评分及SNa水平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ELD和低钠血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大黄与粉防己碱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大黄和粉防己碱(Tet)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给予大黄和Tet灌胃。酶动力法测定肝功能,放免法测定细胞外基质(ECM),HE、VG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随机抽取样本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大黄与Tet均可改善肝纤维化时的肝功能状态,降低ECM含量,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以大剂量大黄和小剂量Tet效果最显著。结论 大黄与Tet可保护肝细胞,抑制ECM合成,具有防治实验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iN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凝  展玉涛  高福生  刘宾 《山东医药》2009,49(28):24-26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大鼠胃黏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探讨iNOS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周、12周组各7只)和模型组(6周、12周各10只),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法分别于6周和12周两个时间点制备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观察胃黏膜形态学、组织学变化并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iNOS的表达。结果肝纤维化、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肝纤维化、肝硬化大鼠均出现胃黏膜病变,溃疡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1),肝硬化大鼠较肝纤维化大鼠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大鼠胃黏膜iNOS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均〈0.01),且肝硬化大鼠强于肝纤维化大鼠(P〈0.01)。胃黏膜溃疡指数与iNOS表达强度及门脉压力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黏膜iNOS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形成中表达增强,可能是参与PHG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毕春山  展玉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444-1445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分析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与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8分与<18分、TC<3 mmol/L与≥3 mmol/L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TC水平预测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6.77%,高于单独使用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预测结果。MELD评分与TC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联合在预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肥胖合并肝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玉涛 《药品评价》2007,4(2):91-92,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高脂饮食、活动减少等因素使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美国成年人肥胖或体重超重约占35%。我国肥胖检出率约为10%.肥胖人口正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众所周知,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等疾病关系密切。此外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与多种肝病有关。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1)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征为大量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2)肝纤维化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而且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正常肝脏Disse间隙细胞外基质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而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为形成纤维的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均增加,但原因不同的肝纤维化早期,其肝脏增加的细胞外基质分布是不同的,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  相似文献   
8.
双相Ⅱ型抑郁症以不典型的抑郁为首发症状,以后发展为慢性,伴有轻躁狂发作。TCA(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MAOl(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仅对个别病例有效,作者用氟西汀(fluoxetine)治疗16例双相Ⅱ型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16例符合RDC双相Ⅱ型情感性障碍诊断标准,且长期抑郁的门诊病人用氟西汀治疗。收集资料包括:情感症状的发病年龄,此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情感障碍家族史及以往抑郁治疗情况。由精神科治疗医生根据以下分级每月评定一次疗效:无效、进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338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FB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2 h血糖、2 h C肽等指标: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FBG、2 h血糖、HbAlc、TBIL、DBIL、ALP、肌酐、TC、LDL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C肽、2hC肽、AST、ALT、γ-GT、TG、HDL有显著性差异(P〈0.01);BMI(OR=1.22)、空腹C肽(OR=2.24)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呈正相关,HDL(OR=0.26)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呈负相关。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arkably increa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G.AG may remarkably ameliorate the degree of PHG,mainly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iNOS in gastric muso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