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的相关特点。方法将本院10年来诊治的202例老年重型肝炎患者与同期2138例中青年重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个年龄组急性重型肝炎(ALF)、亚急性重型肝炎(SLF)、慢性重型肝炎(CLF)的患病率、病因学及转归情况。结果两个年龄组重型肝炎均以CLF为主(老年组63.3%,中青年组83.7%),而老年组中SLF所占的比率(30.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2.6%)。导致老年重型肝炎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56.4%)、戊型肝炎(19.8%)、未分型肝炎(10.9%);两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无效病例老年组为63.9%,中青年组为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型肝炎老年组中SLF和CLF治疗无效病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导致重型肝炎老年组预后不佳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65.1%)、戊型肝炎(13.2%)、未分型肝炎(7.0%);因戊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至重型肝炎的老年患者治疗无效病例分别为44.7%和73.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24.5%和54.8%(P〈0.05)。结论老年重型肝炎以CLF为主,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老年重型肝炎多预后不良,且导致治疗无效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老年患者在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诊治艾滋病(AIDS)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受设备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有关消化系统病变的内镜检查研究资料较少,尤其结肠镜检查资料更少,影响了AIDS患者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不仅表现为大块和亚大块肝细胞严重坏死,而且还引起机体其他脏器的损害,往往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对53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尸检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机体各脏器的损害情况,以便对临床诊断和早治疗有所帮助。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53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均为住院死亡病例,且经尸检证实为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男39例(74%),女14例(26%),其中急性重型肝炎(ASH)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SH)33例。经血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以北京地坛医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并经电子胃镜检查的肝炎后肝硬化10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1035例患者中,男845例,女179例。无静脉曲张:66例,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15例(22.7%);门脉高压性胃病3例(4.6%)。轻度静脉曲张485例,合并消化性溃疡131例(27.0%);门脉高压性胃病61例(12.6%),中度静脉曲张203例,合并消化性溃疡74例(36.5%);门脉高压性胃病63例(31.0%)。重度静脉曲张281例,合并消化性溃疡97例(34.5%);门脉高压性胃病94例(33.5%);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17/1035(30.6%)、221/1035(21.4%)。结论 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检出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期对AIDS病人并发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对该院1995-2008年间收治的716例AIDS病人中,经临床、内镜、病理确诊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3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AIDS病人内镜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食道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白斑或白色伪膜。其中6例并发食道溃疡。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全部200个/mm3,病理检查均检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而被确诊。结论AIDS病人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主因,是艾滋病病毒(HIV)直接损害、免疫功能受损、机会性感染。真菌性食管炎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肝炎患者胃镜检查与中医辨证——附1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炎患者常见上消化道症状,既往多认为是消化功能紊乱,对其病理基础较少深入研究,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间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含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共166例。资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1978年全国消化道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以及1989年全国中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热伴咳嗽48天,于2003年6月9日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病人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1995-2009年期间收治的AIDS病人中,经临床、内镜、病理确诊并发食道、肠道黏膜病变的62例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中,31例食道黏膜病变病人胃镜像显示不同程度的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白斑、白色伪膜或条索样、絮状真菌团块(6例并发食管黏膜溃疡)。其中16例病人病理检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而被确诊真菌性食管炎。33例肠道黏膜病变病人(2例同时合并食道黏膜病变)结肠镜像显示,除2例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外,余31例均有结肠黏膜病变。慢性结肠炎14例,慢性结肠炎伴结肠溃疡15例,阿米巴性溃疡和回盲部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各1例。病理学特点:急慢性食管、结肠炎,主要表现为黏膜组织疏松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而溃疡除炎性病理改变外,伴有黏膜局灶、片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结论 AIDS病人合并消化道黏膜病变肠道溃疡的发生率要高于食道。肠道黏膜病变以慢性结肠炎和结肠溃疡为主,同时可并发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LC)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内镜像及临床特征。方法北京地坛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68例LC患者,对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合并PHG的10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轻度PHG59例,重度PHG41例,77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呈阳性。PHG内镜像特征:轻度:(1)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猩红热样疹);(2)在条纹状外观的黏膜皱褶表面出现表浅红斑;(3)红粉色水肿黏膜上出现黄白色网状间隔,类似蛇皮样或马赛克样改变。重度:黏膜出现樱桃红斑点和(或)弥漫出血性胃炎,其中以马赛克样改变最常见,且多发于胃底和胃体。结论猩红热样疹、马赛克样变、樱桃红斑点是PHG最具特征的内镜像。PHG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HG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只能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胃镜直视下经注射针将配比为1:1的1%碘油和组织胶粘合剂混合液注入胃底曲张静脉内。结果 ①疗效:17例急诊出血注射,16例止血,止血率为94.1%,出血后择期注射5例,术后静脉表面变白,注射针眼无出血,②并发症:22例均未发现异位栓塞,术后排胶引发再出血2例(为急诊病例)。③随访:择期治疗随访2-6个月,无一例出血,3例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占60.0%(3/5)。随访急诊止血13例2-5个月,复发出血1例,占7.7%(1/13),死亡7例,占53.8%(7/13),其中死于食管静脉出血2例,Tips术后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 注射组织胶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