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扬章  王伟华 《医学综述》1996,2(7):377-378
本文分析12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早期梗塞后心绞痛及梗塞延展的临床特点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1990年~1995年6月本院冠心病监护室的121例AMI患者,诊断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及接受溶栓治疗者。其中,男90例,女31例,平均年龄63±7岁。1.2 观察方法 患者收入冠心病监护室后,常规心电监测。每天做常规12或18导联ECG,并观察其演变。胸痛发作时做常规ECG及血清心肌酶(CK或/和MB-CK)检查,以观察其变化。梗塞后心绞痛确诊依据[1]:AMI发病24小…  相似文献   
2.
邱宇芳  郭明  韦刚  唐扬 《全科护理》2012,10(9):835-835
后腹膜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得到重视和普及[1]。与开放式手术相比,引流管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于腹腔镜手术多在后腹膜,引流管多位于十一肋肋后缘,引流管的护理成了新的课题。后腹膜腔镜手术术后引流管位置与床缘距离很近,容易形成引流管的扭曲和折叠,以往我科均采用毛巾垫、薄软枕、靠垫等置于引流管左右两侧的腰部下面,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折叠。但病人翻身侧卧时引流  相似文献   
3.
唐扬章 《临床医学》1996,16(3):19-20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内科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可并发低渗血症,甚至发生低渗性脑病,增加治疗困难,其预后严重。为此,对低渗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应加以注意。我院从1990~1994年收治充血性心衰合并低渗性脑病12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OD与红细胞变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扬章  许庆源 《临床荟萃》1999,14(5):218-219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氧自由基及红细胞变形,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观察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旨在探讨其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从而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指导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①高血压病组:60例均符合1979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肝功能损害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其中,Ⅰ期14例,Ⅱ期30例,Ⅲ期16例,检查前1周停服有关药物;②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36~70岁。经查体均未发现心、脑、肺等疾患。 1.2 方法 受试者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SOD含量,ED测定用核孔滤膜法,以红细胞滤过指数(DIF)表示,DIF愈小,ED愈大,DIF愈大,ED愈小。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及相关性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红细胞变形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红细胞变形能力(ED)在高血压发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SOD含量,用核孔滤膜法测定ED,以红细胞滤过指数(DIF)表示。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SOD及ED均显著 于正常对照组(P〈0.001),高血压的分期不同,其血浆SOD及ED也不同。结论:血浆SOD及ED的变化在高血压的发病,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113例临床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脉络宁对1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和血液流变学观察,选用丹参作对照组。结果:脉络宁对轻、中、重型急性脑梗塞均有明显疗效。脉络宁组和丹参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5%和77.5%。脉络宁组为优(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脉络宁优于丹参(P<0.01)。提示:脉络宁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ET)为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它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引起关注;近年来认为自由基损伤在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脑梗塞与红细胞变形性(RCI))及血小板聚集(PA)的关系已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8.
唐扬 《江苏中医药》2016,48(2):27-28
汪悦教授在治疗病证复杂的风湿病时,常于方中配伍少量与治法相反相成的药物,以切合病机、顺应脏腑生理特性,从而平衡阴阳,主要可归纳为:寓寒于温,以防传变;寓热于寒,顾护阳气;寓燥于润,以防壅滞;补泻兼施,以护阴液;寓敛于散,以防伤正。汪教授采用反佐法的配伍方式,为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4例UA已行PCI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PCI术前负荷量300 mg,维持量75 mg,每天1次口服)和治疗组57例(替格瑞洛PCI术前负荷量180 mg,维持量90 mg,每天2次口服).分别观察PCI术中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及冠脉血流情况,并对PCI术后病人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卒中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治疗组冠脉血流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6例,治疗组发生ACS 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源性猝死和卒中(P>0.05).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能改善UA病人PCI术中冠脉血流,降低术后ACS事件的再发生率,并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血浆内皮素(ET)及血小板聚集(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这些因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影响,我们动态观察了UA患者血浆ET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的改变,旨在探讨二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