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素抗凝剂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抽取受血标本时或输血科工作人员在作交叉配血时,有时会只重视患的以往输血史和妊娠史,而对受血当前阶段用药情况综合考虑不多,以至于忽略了其它科室相关治疗(如肝索、抗凝剂药物治疗)对临床血型鉴定、输血科交叉配血所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对我们所遇3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性,19岁。因上中腹部隐痛、喛酸、黑便,1981年11月19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第一次住院。内科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同年12月及1984年4月又出现类似症状两次,住内科。平时除贫血、体质差外,无明显腹痛症状。1987年1月20日又因上中腹部痛而在外院做G、I检查。次日出现脐周及右腹部阵发性绞  相似文献   
4.
去除及减少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降低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器官移植手术得到了普遍开展,对输血医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对于提高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较少见,约占整个胃肠道癌的0.35%,占尸检发病率的0.019~0.5%,张贤康汇集下例十二指肠癌中有5例,孙家邦收集北京宣武医院20年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有15例腺癌。球部腺癌罕见。腺癌而合并十二指肠血吸虫病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病例,其中球部1例(合并血吸虫病),乳头附近1例,降部3例(2例合并血吸虫病)。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  相似文献   
6.
临床标本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标本中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了解厌氧菌在各种标本中的分布,普及厌氧菌检测。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箱,用抽气换气钯粒催化耗氧法造成厌氧环境,孵育72-96h观察,并对不同可疑菌落,经耐氧试验后,对专性厌氧菌做生化反应鉴定到种。结果 762份临床标本厌氧和需氧培养,502份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65.9%。其中纯厌菌和纯需氧菌阳性者各占阳性标本的22.1%和21.1%,两者混合阳性占56.8%。共检出各种细菌1100株,其中厌氧菌占54.8%,需氧菌占45.2%。结论 在临床标本检测中,厌氧菌有较高的培养阳性率,表明普及开展厌氧菌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中的脾动脉瘤(SAA)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74年l0月--2000年12月诊治的12例脾动脉瘤回顾分析。结果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初步诊断l例,B超(BUS)检查怀疑诊断l例,其余l0例均在术中探查发现。动脉瘤直径1.8—3.5cm。动脉瘤连同巨脾一并切除3例;脾切除后,动脉瘤远近端血管均予缝结扎7例;仅作远端缝扎l例,术后因动脉瘤破裂死亡;动脉瘤切除l例。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中的脾动脉瘤常与巨脾同存,且常在术中探查时发现。术中正确处理脾动脉瘤,合理治疗门脉高压症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输血相关传染病流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群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症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对青岛地区19326例无偿献血者、10368例输血前病人和468例性服务者的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17%、0.42%、0.01%、0.30%;输血前病人4项检测指标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14%、2.10%、0.04%、0.99%;性服务者为8.55%、0.65%、0.44%、10.53%。性服务者与输血病人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32.887、7.544,P〈0.01);输血前病人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8.749,P〈0.01);性服务者梅毒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前病人和无偿献血者.同时输血前病人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0.573~16.561,P〈0.01)。结论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前病人、性服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BV、HCV、HIV及梅毒感染,应引起社会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1.白玉膏成份及制法:①药粉:寒水石三钱,轻粉二钱,制松香四钱,蜊壳粉八钱,珠母粉八钱,枯矾二钱,龙骨三钱,铅粉二钱,制炉甘石粉八钱.共研极细末.②药油:巴豆肉一两,蓖麻子肉一两,制乳香五  相似文献   
10.
虽然对献血者实行常规HBsAg筛选而大大降低了输血后乙型肝炎发病率,但并未能杜绝。其原因,除与使用方法灵敏度有关外,检测项目单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对青岛地区300名体检合格,HBsAg阴性献血者进行了HBV五项指标和抗—HCV的调查。为建立更全面的筛选献血者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