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我院1998年至2004年采用抗幽胶囊治疗慢性胃炎30例,并且同期设对照组。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克振 《陕西中医》2001,22(5):319-320
1 发热下利—逆流挽舟 下利而见发热者 ,证候最为重笃。憎寒壮热 ,则风寒在表 ;下利脓血 ,则邪遏于里。风寒湿热之邪 ,交相搏击 ,外闭内壅 ,此表里合病 ,邪欲出表 ,腠理不开 ,无路可走 ,而内陷于里。“下利”为“通”象 ,恶寒壮热为“闭”证 ,乃正气抗邪趋表 ,腠理闭塞之兆。故宜疏散肌腠 ,驱邪外达。以荆防败毒散加味 ,因势利导 ,逆流挽舟 ,分道扬镳。腠理开泄 ,则邪有外达之路 ,发热下利自平。   2 热结旁流—峻下热结 阳阴腑实之证 ,见有痞满燥实者 ,治宜通府泄热。然而 ,对其变证 ,热结旁流 ,仅见粪水杂下 ,不见燥屎排出者 ,切不…  相似文献   
3.
周子芳从血瘀风证论治老年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父周子芳 ,幼承庭训 ,家学渊源 ,业医五十余载 ,勤于实践 ,学验俱丰。对祖国医学瘀血学说 ,独具见解 ,尤其擅长从血瘀风证论治老年眩晕 ,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老年眩晕 ,中风之兆也。人及高年 ,肝肾亏虚 ,肾水不足 ,水不涵木 ,肝阳偏亢 ,肝风内动 ,是高年眩晕的病理基础 ,因此前人有“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之说。家父认为 ,肝肾亏虚 ,脉络瘀阻 ,肝风内动 ,是引发高年眩晕之因 ,故倡“无瘀不作眩”。他指出 :血瘀具有两重性 ,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不仅寒凝气滞、饮食劳倦可以致瘀 ,七情六欲、内生五邪…  相似文献   
4.
5.
魏引廷  周克振 《河南中医》2012,32(5):614-615
目的:观察胆胃苏汤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20例.中药组予胆胃苏汤口服治疗,西药组子铝碳酸镁片、吗丁啉、奥美拉唑冶疗,中西医结合组予胆胃苏汤结合铝碳酸镁片、吗丁啉、奥美拉唑治疗.三组均3周为1个疗程.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为80%,中西医结合组为9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胆胃苏汤结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以苦辛通降法治疗胃石症,现报告如下,以就正于同道。杨××,女,29岁,本市汽车公司102队售票员。1989年3月25日初诊:患者于两天前午夜,卒发胃脘疼痛,痛则欲吐,呕出当晚饮食,次日仍胃痛不已,痛及两肋,胀满,时有呕恶泛酸,经用654-2、普鲁苯辛等治疗,疼痛仍时作时止。上消化道钡透,X 线摄片见胃内有占位性病变,可移动,共三块,分别为4×  相似文献   
7.
周子芳老中医擅用赃器疗法。1.倡用动物脏器理虚。由于人和动物同名脏器物质基础相似。“同气相求”,故可借彼之形,补人之器;以彼之脏,养人之虚。2.推崇脏器药膳平疴。动物脏器乃血肉有情之品,与草木金石药配制药膳,兼药补与食补两大功效。3.扩充理虚脏器新药。新药物的发掘、新用途的发现,予脏器疗法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通因通用”是临床常用的反治法则,有正法、变法。现仅择其五端,简述如下: 1.汗出不快当通: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缓。“汗出”是“通”的假象,而汗出表不解始为实质。营卫不和,通路不畅,邪欲外泄而不能透  相似文献   
9.
吴瑭“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说,深刻地概括了上焦温病的性质、部位和特点,揭示了手太阴温病的治疗准则。温病初起,邪犯上焦,上焦虽为心肺所同主,但肺合皮毛,肺气通于鼻,温邪上受,肺卫首当其冲,故上焦病候以肺经见症居多。因此,宜用象羽毛那样的浮散之品,轻清宣透,因势利导,令邪有外泄之路,而杜闭门留寇之虞。“非轻不举”的治疗大法,从药物性  相似文献   
10.
热厥试析     
《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探求此证四肢之厥逆,实为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布达四肢.李士材说,此"乃阴中涵阳之症,唯气不宣通,是以逆冷".柯琴认为,证属"阳邪下陷入阴中,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可知此证之四肢厥逆,非有阴无阳,而是阳郁于内,因此其厥逆程度并不甚重,仅仅表现为手足不温,冷不过肘,厥不过膝,与阴寒致厥有本质上的区别.仲景于此,辨证几微之间,抓住疾病本质,投以辛苦寒酸的四逆散,疏肝开结,行气舒郁,透解郁热,使阴阳和调,则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