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方肠泰对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结肠癌CT26.WT小鼠移植瘤模型,测量复方肠泰给药后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MVD,ELISA检测小鼠血清VEGF、CD44v6和MMP-2表达;RT-PCR检测肿瘤组织VEGFR2和HIF-1α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VEGFR2、HIF-1α、p-AKT和AKT的表达.结果 复方肠泰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P<0.05),抑制肿瘤组织MVD,下调血清VEGF、CD44v6和MMP-2的水平(P<0.05,P<0.01),抑制结肠癌组织VEGFR2和HIF1α的转录(P<0.05,P<0.01),抑制VEGFR2、HIF-1α和p-AKT的表达.结论 复方肠泰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具有抗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可能通过抑制HIF-1α表达和下调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9岁。2007年6月13日因右上腹部胀痛,CT发现腹主动脉右旁软组织肿块(最大径约9cm),在我院肿瘤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十二指肠韧带后下方、胰头上方、肝胃韧带右侧、右侧肝肾韧带左侧、腹主动脉、腔静脉前方可触及腹膜后巨大肿块,界限不清,周围固定,无法手术切除。病理活检结果提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LCA(+++),CD20(++),CD79a(+),CD3(-),CD45Ro局部(+),CKPan(-),EMA(-)。骨髓及外周血涂片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s2O3)注射液诱导人类胰腺癌细胞凋亡及其抑制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用AS2O3处理人胰腺癌细胞株PC-3,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凋亡率及生长周期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Fas,Fas-L,Bc1-2和Bax及转移相关基因蛋白CD44和nm23表达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明显的凋亡峰出现,并使细胞周期主要被阻滞在S期(14.9%-63.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1-2( ~ ),CD44( ~ )基因的表达下调,Fas( ~ )、Fas-L(-~ )及nm23( ~ )基因的表达上调.结论:As2O3注射液可诱导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C-3凋亡并具有抑制转移作用,这可能与调节Bc1-2,Fas,Fas-L及CD44,nm2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相关皮疹中药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数据库,纳入内服或外用中药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的临床试验研究,分别对内服、外用中药的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6篇,包含方剂44首,用法分为内服法、外用法。内服中药方剂24首,纳入中药8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金银花、白鲜皮;外用中药方剂20首,纳入中药51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紫草、白鲜皮、苦参。内服、外用中药中频次较高的性味均为寒、温、平,苦味、甘味、辛味,归经均以归肝经、肺经、胃经为主,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高频内服中药组合13对,高频外用中药组合7对,二者均可形成4个类聚方。结论 中药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内服以清热补虚,兼具祛邪与养阴之功,外用则主要以清热燥湿止痒为主,高频中药的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肠泰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小管形成,及对小鼠体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划痕试验检测复方肠泰对HUVEC迁移的影响,CCK-8检测复方肠泰对HUVEC增殖的影响,小管形成试验检测复方肠泰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通过SCID小鼠Matrigel栓试验,模拟体内环境观察复方肠泰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质量浓度为10、20、40 mg/mL的复方肠泰水煎液均可抑制HUVEC迁移、增殖和小管形成(P<0.05),其中复方肠泰40 mg/mL组的迁移抑制率和小管形成抑制率为67.52%和88.89%,复方肠泰抑制HUVEC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SCID小鼠Matrigel栓模拟的体内环境下,复方肠泰各剂量均能抑制Matrigel栓中血红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复方肠泰能在体外抑制HUVEC迁移、增殖和小管形成,在体内抑制SCID小鼠Matrigel栓中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芪扶正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采用不同化疗方式的患者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参芪扶正注射配合化疗,分析和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大于等于1.5×109/L,且研究组的指标优于对比组,差异性较大。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得到改善,能利于提升病人的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探索抗肿瘤血管生成药与化疗联合治疗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S)的可行性和模式。方法:2例难治性ERS,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恩度)和参一胶囊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恩度15mgd1~d14,q3w;参一胶囊20mg,bid,连续服用。病例1的化疗采用改良AD方案(表阿霉素60mgd1,氮烯咪胺200mgd1~d5,q3w);病例2为TP方案(紫杉醇120mgd1、d8,顺铂20mgd2~d6,q3w)。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按NCICTC(3.0版)评价毒性。结果:例1获得CR,现已维持CR6个月,生活正常。例2获得PR,维持缓解2个月,后因手术,伤口迁延不愈,停用恩度和参一胶囊,病情迅速进展,总生存期1.5年。均未出现3~4级毒性反应。结论:初步提示恩度和参一胶囊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难治性ERS有效,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和策略。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宜连续、不间断地应用,必要时可以联合不同的药品或剂型,有助于维持抗血管作用和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物控制国人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八一医院肿瘤内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住院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1例因重度疼痛而需要大剂量阿片类(口服吗啡等效剂量为≥300mg/d)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阿片类滴定时间、剂量、使用持续时间以及毒副反应。结果:21例中,16例为胃肠道肿瘤;14例存在骨骼转移,8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躯体痛14例,神经性疼痛和内脏痛各9例。治疗过程中17例患者经历阿片类转换。滴定至最大剂量的时间为4~378d(中位时间92d)。最大剂量范围为330d~1200mg/d(中位数450mg/d)。大剂量阿片类持续时间为12~255d(中位时间61d)。出现疼痛后生存期为2~45个月(中位数11个月)。未出现威胁生命的毒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对具有重度疼痛的国人晚期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MB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HER2阳性的MBC女性患者9例,给予GEM1000mg/m,静脉滴注,d1、d8、d15,4周重复;赫赛汀静脉滴注,首次4mg/kg,其后每周1次,2mg/kg,连续使用。结果:9例患者中,CR1例(11.1%),PR6例(66.7%),SD和PD各1例(11.1%),有效率(RR)为77.8%,疾病控制率(DCR)为88.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3个月。主要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且均为Ⅰ ~Ⅱ度。结论:赫赛汀联合吉西他滨对于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