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新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现状,为提高新护士临床决策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工具对9所医院已参加工作的216名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新护士临床决策能力总分89.75±5.74,其中确定目标能力平均得分率最高(94.68%),评价反馈能力最低(67.93%);不同时间参加工作新护士临床决策能力比较,...  相似文献   
2.
傅玉香 《北方药学》2014,(8):184-18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因素,给予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 96例自杀未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住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并随访1年及心理干预,对照组在住院时仅给予常规护理及1年后随访。两组在入组及结束时都做心理健康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定。结果结束时研究组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问卷各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观,对照组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问卷各方面均无明显改观,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单项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束时研究组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自杀未遂行为多由与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及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引起。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自杀未遂者心理健康状况、减少生活事件频度和再自杀危险、改善其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提高了自杀未遂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傅玉香  徐君 《天津护理》2010,18(2):79-8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行为治疗与自我量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行为治疗与自我量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行为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被动退缩、激惹、精神病角色行为改变。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被动退缩、激惹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为治疗与自我量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减轻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被动退缩、激惹行为。  相似文献   
5.
成人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综),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较为棘手,现将我院1984年9月~1990年6月期间治疗的肾综Ⅱ型45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均>3.5g,血浆白蛋白<3g,并通过相应的检查,排除了狼疮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