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田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改善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冉茂群  任永平 《重庆医学》2001,30(5):398-399
目的 为了研究上田法与Vojta等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 5 8例脑瘫儿 (包括 3岁以上及重症脑瘫儿 )分为年龄相同的两组 ,分别采用上田法与Vojta等法治疗 ,疗程≥ 1个月。 结果 上田组的坐位功能改善较Vojta组明显 (P <0 0 1)。在上田组中 ,3岁以上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5 7 0 4± 31 92 )分和 (78 5 2± 2 0 83)分 ,重症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10 5 4± 9 6 1)分和 (31 5 2± 15 0 3)分。而Vojta组中 ,3岁以上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73 33± 31 86 )分和 (80 37± 2 4 76 )分 ,重症脑瘫儿治疗前、后总分平均为 (2 3 5 5± 2 1 98)分和 (2 9 33± 2 5 2 1)分。结论 上田法对脑瘫儿坐位功能改善优于Vojta等法 ,尤其对 3岁以上脑瘫儿及重症脑瘫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小儿下肢瘫痪在临床常见,现就107例下肢瘫痪患儿做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07例中男51例,女56例,年龄42天~14岁。其中2~5岁63例,病史1月内72例,1月以上35例。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跛行、无力、活动减少或站立不稳;其中跛行69例,感染史51例,注射史39例,原因不明15例,外伤4例,肌力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34例,Ⅴ级56例,肌张力低下75例,足下垂37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5例,肌肉萎缩23例,肌张力增高3例,巴氏征除2…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探讨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进展的客观评价方法,以620例正常小儿运动发育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对62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变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岁前是小儿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总分平均为3.92±0.21分/月,而脑瘫儿的运动功能发育严重落后,其总分平均为1.28±0.34分/月.治疗后(>8周)其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总分平均8分/月左右,较治疗前增加5~6倍,较正常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率亦增加1倍左右,表明理疗有效,同时亦表明量化评价是敏感的.随访28例已有19例能独立行走,其中6例已正常,总分平均增加17分,结果证明此量(表)化评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0引言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能否在恢复期尽早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促进其功能恢复是对此患儿治疗中研究的重点问题。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1-01/2002-05,住院治疗的30例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犤1犦。其中25例患儿呈去皮质状态,伴肌张力高,CT示脑部广泛低密度影,脑电图慢波活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基本一致。1.2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头部中频及肢体推拿法。高压氧治疗:1次/d,60min/次,10d/疗程,头部中频治…  相似文献   
6.
儿童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发性硬化(简称MS)是成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较少见。1956年首次报道儿童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上的年长儿,文献报道最小发病年龄3岁。MS临床表现多样化,且无特殊诊断措施,故易误诊。病因(一)感染多数认为与某种病因所致免疫异常有关,推测可能系感染-自家免疫反应所致。早在1884年Marrie发现MS患者大脑白质呈多灶性炎性改变,提出本病可能与慢性感染有关。近年来,从一些MS患者的脑组织中发现麻疹病毒染色体,证实为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遭受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药止血煎剂联合西药止血合剂防治血友病出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儿童高热惊厥(简称FC)预防性治疗尚有争论。对药物和病人的选择意见不一。目前,提出两种治疗方法:(1)持续给苯巴比妥(PB)或丙戌酸钠(VPA);(2)间歇用安定或氯硝基安定。扑痫酮(PRM)亦证明有效,但报道者很少。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43例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其特点是:(1)、多数患儿有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原发病灶,主要来自皮肤感染。(2)、1/3以上的患儿有各类皮疹。(3)多数患儿血培养阳性。(4)、2/3以上的患儿脑脊液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故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时不要轻易排除本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中毒症状较重且伴有皮疹或体内有多处化脓性病灶时,更应注意本病的存在,治疗前检查脑脊液并作血培养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