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黄小燕  丁玲丽  陆艳 《光明中医》2022,37(4):717-720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治疗往往着重于阴虚风动论治,忽视了"阳虚"这一重要病理变化.近年来有医家从"阳虚"角度出发论治此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文就近5年关于帕金森病"阳虚"相关证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别从临床研究、医家经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医者查...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自主神经障碍是常见的PD非运动症状,其症状反复多变,可涉及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体温调节等多个系统。本文着眼于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特点,从中医角度讨论其病机,探讨了“阳虚风动”病机在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的主导地位,为PD的阴阳辨证体系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中肝阳上亢型眩晕常常伴有下肢水肿的现象,李果烈教授将此类眩晕称为“水漂木浮”型眩晕,即肾阳亏虚,阴液不得气化而致下肢水肿,水肿则阴盛,阴不潜阳,虚阳上浮乃致眩晕。李师认为,本病病因以肾精不足、髓海失养为本,水湿泛滥、肝阳上亢为标,病机为肾虚水泛、肝阳上亢,治以温肾利水、平肝息风,且临证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予真武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之,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揿针疗法用于缓解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88例产后宫缩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持续时间、不同时间段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24、48 h,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24 h催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PGE2、24 h PR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48 h出血量分别为(243.96±34.84)、(305.22±36.78)ml,均少于对照组的(351.18±45.68)、(398.66±4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宫缩痛产妇实施揿针疗法效果显著,揿针疗法能够增加PRL分泌,促进产后子宫恢复,缓解当前疼痛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是临床致残率较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西医治疗方法单一,患者疾病后期症状易反复波动。赵杨教授秉持中医整体观,认为五脏是一个整体,五脏稳态失衡为帕金森病发病的先决条件,本病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五脏稳态以肝肾二脏为主导,肾阳亏虚为发病之根,肝血亏虚为发病之本,脾虚失固为发病之缘,肺气郁闭为重要诱因,心脉瘀滞为重要致病因素。临证时应注意平衡五脏稳态,通过调肾、调肝、调脾、调肺、调心,达到补肾柔筋、温阳活血,益肝息风、养血柔筋,健脾化痰、温脾助运,宣通肺气、疏通表里,活血通脉、养心安神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7.
丁玲丽  黄小燕  陆艳 《光明中医》2022,37(3):526-528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于帕金森病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数据挖掘(DM)技术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在帕金森病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DM技术在帕金森中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所进展.此文综述了近年数据挖掘(DM)在帕金森病中医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希望对临床中帕金森病的诊疗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