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外伤性脑梗死诊治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清锋  邓元央 《右江医学》2008,36(2):209-211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病人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随着CT、MRI临床应用的普及,有关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后体内血液动力学改变、创伤性血栓形成、一氧化氮和髓过氧化物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同时许多学者还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归纳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麦通钠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颅内压明显增高和重度脑水肿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GCS高于对照组,P<0.01;GOS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麦通钠和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外伤所致脑水肿,其疗效明显,且作用维持时间长,无反跳,使患者能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患者 ,男 ,42岁 ,警察。反复头晕头痛 3年 ,症状加重伴左侧肢体乏力 1个月而入院。入院前一天呕吐数次后昏迷。家人送当地医院救治约 2h后清醒 ,无发热、抽搐。否认有进食米猪肉等及牧区居住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 :神清 ,对答迟缓 ,尚切题 ,双侧瞳孔等圆 ,右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全身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未触及皮下结节 ;颈无抵抗 ;心、肺、腹未见异常。NS :左侧肢体肌力Ⅲ~Ⅳ级 ,左侧浅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囊虫酶标试验 ( -) ;头颅CT示右侧颞区巨大低密度灶 ;最大层面 8.0cm× 6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挖掘山胡椒Lindera glauca根的倍半萜类成分,以期寻找到具有潜在抗炎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山胡椒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采用HRESIMS、NMR、IR、UV、OR、ECD量子化学计算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平面和绝对构型;运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对所制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从山胡椒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0个倍半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R,7R,10S)-4-羟基-4,10-二甲基-5-羰基-1(6),11(13)-二烯-12-羧酸-萘酮(1)、linderaguaianol C(2)、(-)-(4S,7S,10S)-2-oxo-guaia-1(5),11(13)-dien-12-oic acid(3)、一支蒿酮酸(4)、针叶春黄菊酸(5)、xylaguaianol D(6)、β-木香酸(7)、3α-hydroxycostic acid(8)、ilicic acid(9)、异一枝蒿酮酸(10)。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压性基底核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Ⅰ组)及传统内科保守治疗(Ⅱ组),每组41例.结果 Ⅰ组术后1个月死亡4例(4/41),死亡率9.75%;Ⅱ组死亡11例(11/41),死亡率26.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6个月时恢复良好率70.73%,Ⅱ组41.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在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坠落伤致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坠落伤致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32例患者中,伤后2天确诊16例,3天12例,4天3例,22天1例;行血肿清除术12例,颅骨钻孔血肿内置管加尿激酶溶解外引流术6例、非手术治疗14例。治愈26例,死亡6例。结论对伤后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坠落患者,可高度怀疑患有本病。及时复查头颅CT有利于早期确诊,掌握好手术治疗指征,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恩施地区下属不同县市地区的野生竹节参的分布特点、种群密度、生存土壤情况和伴生植物群落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野生竹节参主要分布在东经29°—30°、北纬108°—110°,海拔1 000~1 500 m较湿润的林下、沟边或次生林的高草丛中,种群密度较低;其着生的土壤以黄棕壤、黄壤和红壤为主,以潮土和腐殖土为主,腐殖土厚度5~30cm,p H 6.0~6.8,含水量16.8%~24.2%,土壤容重1.39~2.12;其所处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其群落结构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伴生植物中种子植物总计有86科118属134种,乔木层共有15科21属26种,群落的优势种主要是松科植物如马尾松、油松和巴山松和杉科植物如杉木、柳杉等;灌木层39科54属62种,以油茶、刺楸、三叶木通、扇棕、圆叶鼠李、光叶菝葜等为优势植物种类;草本层32科43属46种,蕨类植物如黑足鳞毛蕨、绵马贯众、尖齿凤丫蕨、三叉耳蕨、掌叶铁线蕨、峨眉蕨贯众、岩蕨、狗脊蕨优势极大;地被层覆盖有大量的地衣和苔藓。其中,马尾松、油松、巴山松、蕨类、地衣和苔藓可作为恩施地区野生竹节参的指示植物。表明野生竹节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伴生植物群落特征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为主,垂直结构较明显,可依据研究成果实现野生竹节参的驯化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并发结肠穿孔的发生率约为5%,1.7%穿孔并伴有结肠梗阻,穿孔的部位多见于结肠相对固定部位,即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结肠内压增高不能通过回盲瓣得到缓解而致盲肠壁高压下缺血坏死、穿孔。结肠癌并发梗阻穿孔为急腹症需急诊手术,手术依穿孔至手术时间、穿孔部位、穿孔病人的全身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术式。手术时要注意清除腹腔污染,充分腹部引流,同时还要考虑到结肠癌病人属晚期病人,但亦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术中采取肠灌洗,部分梗阻穿孔的病人仍可取Ⅰ期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