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作用。方法:足月重度窒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对2组窒息新生儿进行aEEG监测;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检测2组患儿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于治疗10 d及28 d时,对2组患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前,2组aEEG结果构成、血清CK-MB和LDH含量及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亚低温组aEEG为正常和轻度异常的比例高于常规组,亚低温组血清CK-MB和LDH含量低于常规组,亚低温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有效手段之一,aEEG可用于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与无创经鼻间歇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评价。方法?选 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将患儿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无创高频通气组和无创经鼻间歇通气组。无创高频通气组给予清除呼吸道、抗感染、改善循环、心电监护等常规治疗,并实施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无创经鼻间歇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经鼻间歇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治疗后2?h、12?h、24?h及48?h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两组治疗后72?h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无创高频通气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无创经鼻间歇通气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h、12?h、24?h及48?h的PaO2、PaCO2、FiO2和PaO2/FiO2在不同时间、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儿治疗后72?h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高频通气和无创经鼻间歇通气均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PaO2/FiO2,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相近,但无创高频通气治疗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HIE共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选择性头部降温组(A组)19例,全身降温组(B组)21例,头部降温联合轻度全身降温组(C组)22例。三组入院后均给予儿科常规维持治疗,在病儿出生 6~12 h内,给予三组病儿不同的降温治疗。近期疗效测定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系统(NBNA)分别于生后1周、2周、3周进行测定;远期疗效测定采用神经发育评分测试分别于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评估;将18个月时死亡、脑瘫、反应迟钝的例数作为评价预后不良的指标。结果 三组病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测定时相之间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54,P=0.00),测定时相与治疗方法间有交互作用(F=10.19,P=0.00);不同处理组间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P=0.00),A、C组(t=-6.37,P=0.00)和B、C组(t=-5.62,P=0.00)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NBNA评分最高(A,B,C组NBNA评分分别为35.50分,35.50分,36.68分)。不同测定时相之间神经发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28,P=0.00),测定时相与治疗方法间有交互作用(F=3.22,P=0.02);不同处理组间神经发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0),通过两两比较同样发现A、C组(t=-2.84,P=0.02)和B、C组(t=-2.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认为C组病儿的远期神经发育评分最高(A,B,C组远期神经发育评分分别为91.69分,91.40分,94.17 分)。18个月随访时,A组死亡1例,为意外死亡;三组均有1例失访;A、C组未发现脑瘫及反应迟钝病儿,B组发现脑瘫病儿1例。结论 运用头部降温联合轻度全身降温法,近期、远期疗效均较选择性头部降温和全身降温两种方法有所改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