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高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高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沐舒坦组,对照组为α-糜蛋白酶组,用药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沐舒坦组在改善症状,消除肺部罗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用于高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满意,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高原地区《实用内科学》第 10版第14章高原病中的定义 :海拔在 30 0 0m以上的地区 ,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气压低 ,氧分压也相应降低 ,易导致人体缺氧〔1〕。因地区特点 ,久居高原地区且患有肺心病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 ,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高原地区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上选药较棘手。笔者应用川芎嗪注射药治疗肺心病所致心律失常 4…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静脉注射致急性肺水肿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案举例案 1 王某 ,女 ,4 1岁。因头痛、乏力、恶心、呕吐 2h ,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由急诊科收入我科治疗 ,查体 :T 36℃ ,P 6 6次 /min ,BP 12 6 / 9 3kPa。神志清 ,精神萎靡 ,面部潮红 ,心率 6 4次 /min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既往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后 ,予吸氧、高压氧舱、静点抗生素及维生素C、ATP、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等治疗 ,症状消失。患者长期耳鸣 ,乏力 ,夜间睡眠差 ,伴心慌 ,胸闷 ,经神经专科医师会诊 ,建议予静点刺五加注射液 (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Crohn)病又称节段性肠炎,以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瘘、肠梗阻为特点,临床上同时还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胆囊、肝脏等肠外损伤。笔者先用柳氮磺胺吡啶和泼尼松治疗,而后应用藏药“仁青芒觉”、“达西”、“汤青念哦”治疗克罗恩病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不仅反映了格萨尔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民俗风情,而且还收录了很多医学知识,为研究古代的藏医药提供了珍贵素材.  相似文献   
6.
藏药的炮制与制备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医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并在发展中吸收国内外其它民族的医学成果,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理论体系的民族医药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高原慢肺性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方法将25例高原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4岁,均为在海拔3000米以上居住15年以上的患者),用贝那普利5mg,日2次口服。结论贝那普利治疗高原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居民死亡谱现状,2005年3月在青海省卫生厅统一部署下,  相似文献   
9.
信息教育与交流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艾滋病、性病疫情在高危人群中流行及高危类型和场所分布情况,了解健康信息教育与交流的干预模式对目标人群艾滋病认知、行为改变情况;探索在民族地区预防控制艾滋病经高危人群传播的方法,为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哨点监测方案,对高危类型中暗娼人群(FSW)连续3年开展6轮HIV监测,并进行艾滋病信息教育与交流的行为干预。[结果]2005年当地FSW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29.5%,2007年知晓率67.9%。2005年高危场所FSW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不到14%;2007年为74.4%,2005年高危场所季度干预覆盖率3%;2007年为60%,FSW人群计划定期健康检查的比例干预前47.6%提高到74.1%;显示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有明显成效。[结论]艾滋病的传播与其行为密切相关,其传播的特殊性、单一性为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对FSW实施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与信息交流的干预措施,促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措施,就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加强基层三网监测报告质量,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医疗单位开展三网监测报告数据与开展漏报调查核实报告数据做出分析。结果:经县、乡(镇)医疗单位上报数据核实。我县的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39.14%提高到2006年的87.37%;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逐年递降分别由2000年的258.62/10万和36.21‰下降到2006年全县无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控制在22.62‰以下;围产儿7天内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0年占死亡数的69.04‰下降到2006年的45.83‰;下降了23.21个百分点。结论:我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新型合作医疗以来由于住院分娩免费服务,加之借“降消”项目的契机,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和产科建设,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