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丙烯腈亚急性中毒对大鼠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灌胃染毒的方法,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和酶组化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探讨了丙烯腈对大鼠肝脏的亚急性毒作用。结果表明,丙烯腈能引起肝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生物膜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2.
病例摘要中年女性,喷漆工,既往健康。因钻入半密闭的小型牛头刨床身内用废航空汽油洗拭污锈90分钟,出现剧烈头痛、头昏、频繁呕吐、全身乏力、无故啼哭而被送来院。门诊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职业病科排除了职业中毒的诊断;神经科考虑为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AN)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单体,常用于制造腈纶纤维,丁腈橡胶、ABS 塑料等。在生产过程中若不注意防护,则易发生急性中毒。现将我院在1965—1982年间收治的49例急性中毒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病原因:49例急性 AN 中毒均在生产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中10例在清理 AN 贮罐时因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吸入 AN 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2型糖尿病(T2DM)伴干眼症病人血清和泪液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T2DM病人145例,其中单纯T2DM病人84例168眼(T2DM组),伴干眼症病人61例122眼(T2DM伴干眼症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100眼作为对照组。T2DM伴干眼症病人又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5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和泪液中SFRP-5、FABP4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或Spearman法;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病人干眼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T2DM伴干眼症组、T2DM组血清和泪液SFRP-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6.09±8.37、135.72±9.26比158.34±9.45,28.85±5.13、58.27±6.14比45.18±5.92),T2DM伴干眼症组低于T2DM组(P<0.05);T2DM伴干眼症组、T2DM组血清和泪液FAB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多人急性丙烯腈中毒常发生在其检修、清理、搬运等作业中,不注意防护或违反操作规程所致的丙烯腈蒸气吸入或经皮肤吸收中毒,中毒人数一般约3~15人。急性丙烯腈中毒一旦发生,在车问现场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是使轻者短期内治愈,重者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关键。为此应在车间配备1~2个急救箱,以利于现场救护。现简略介绍供10名中毒者的急救箱的配备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接触丙烯腈作业工人血清GPT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丙烯腈是6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试生产和使用的有机合成工业单体,70年代中期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接触人数逐年增加。在丙烯腈的合成、运输、贮存、聚合、清釜、检修、采样、分析等作业中,如不注意防护或发生意外事故,致使丙烯腈外泄,均可致人急性中毒。如何搞好急性丙烯腈中毒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低温化学性灼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晟  张震英 《甘肃医药》1991,10(4):197-198
  相似文献   
9.
中毒经过 1984年×月×日8时,丁腈车间11名男性检修工(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28岁)轮番进入丁腈胶浆贮槽内,清理自聚在槽内的丁腈废胶(此胶由丁二烯、丙烯腈聚合而成,因未经脱气工艺,故有气态丁二烯、丙烯腈单体逸出)。槽的容积约12立方米,每次进槽2~3人,戴长管式防毒面具,平均每人每2小时进槽作业半小时。工人们进糟后因感不便而将防毒面具摘下,在无防护的情  相似文献   
10.
某厂丙烯腈车间发生急性氰化氢中毒(排除氢氰酸与丙烯腈或氰化钠联合中毒)47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47例中男性40例,女性7例。工种:化工操作30例,检修14例,其它3例。年龄:19~30岁37例,31~41岁10例,平均25.9岁。均因排除故障或检修设备时,未注意防护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吸入较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后,患者立即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恶心等症,如迅速撤离现场,中止吸收毒物,病情常较轻;如当时未立即脱离现场或吸入后立即昏倒,则病情严重,呈现昏迷、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