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追踪观察治疗 3年以上的弱视患者 2 30例、36 5眼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弱视程度、年龄及注视性质采用传统遮盖疗法 ,光学及药物压抑疗法 ,后像疗法及脉冲红光闪烁疗法等综合治疗。结果 :总治愈率为 71.78% ,其中轻度弱视治愈率为 93.85 %、中度为 82 .6 7%、重度为 34.6 9%。屈光不正性弱视 81.95 %、屈光参差性弱视 6 4.13%、斜视性弱视 4 9.4 7%。中心注视与旁中心注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表明弱视程度越轻 ,治疗效果越好。各种类型弱视中 ,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中心注视者疗效明显好于旁中心注视者。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 ,疗效显著 ,能明显缩短疗程 ,是目前治疗弱视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弱视遮盖治疗对屈光度和立体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主眼遮盖对弱视儿童屈光度和立体视的影响。方法 :动态分析经主眼遮盖法基本治愈的弱视 6 2例治疗前后双眼屈光度和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6 2例患儿平均遮盖主眼 2 5± 1 7年后 ,视力 >0 8,基本治愈 ;治疗后双眼球镜度均较治疗前下降 ,未遮盖眼下降更明显 ;双眼柱镜度无显著变化 ,立体视功能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弱视儿童主眼进行遮盖 ,未加速被遮盖眼的近视化 ,适当的遮盖治疗不会对立体视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对改善家庭困境及患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对ASD患儿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不同性别患儿父母在接受度、要求、角色限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龄期患儿父母在注意缺陷/多动、适应性、心境、接受度、要求、依恋以及压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在多个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学龄前患儿父母的问题解决能力强于学龄期患儿父母(P0.05);较高收入组在问题解决、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总体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较低收入组(P0.01);3)父母压力与父母亲受教育年限及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与患儿年龄及家庭功能量表的得分呈正相关;父母压力主要受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功能中的行为控制以及总体功能影响。结论家庭在养育ASD患儿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养育男性患儿承受的压力更大,同时家庭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压力及家庭功能;并且家庭功能越差父母承受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4.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医学断层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的微观成像。OCT定义的薄纤维帽斑块是指纤维帽厚度不足65um的脂质斑块,常用作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7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手术180 d后随访,34例(37眼)中有28例(30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前房深度(1.674±0.478)mm,眼压(28.436±3.325)mmHg,术后30 d前房深度(3.412±0.169)mm,术后7 d眼压(13.983±5.196)mmHg。术后30 d房角镜检查34例(37眼)房角均开放。27例(28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使此类患者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诊断弱视的作用。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查278例儿童视力和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注视类型,并比较结果。结果:①53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双眼持续注视,其双眼视力相等,46例双眼视力均为1.0,7例视力为1.0^-2-3;②51例用15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轻度弱视的患者中.44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少于两行,视力为0.6~0.8:7例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为0.4~0.5:③122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明显弱视的患者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均在0.2~0.5之间。与我国中度弱视视力诊断标准相符合;④31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重度弱视患者视力均低于0.1:⑤21例用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为双眼持续注视。其双眼视力相等.但双眼视力为0.6~0.8:⑥用检查视力和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两种方法诊断弱视的符合率为92.4%(257/278)。结论:15^Δ三棱镜诱发眼斜检查确定注视类型,提高弱视的诊断率。使早期治疗弱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方法将87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54例和手术治疗组33例。将保守治疗组分为2组。Ⅰ组29例眼局部给于地塞米松,Ⅱ组25例局部用药,观察并记录眼突、睑裂高度和斜视角、眼球运动的变化,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手术治疗组33例患者行直肌后退术,手术成功标准为原在位和阅读位无复视。结果(1)87例斜视患者以多条直肌受累为主,下直肌受累频率最高(82%),外直肌受累频率最低(14%)。单条肌肉受累者占27%。(2)保守治疗组眼局部用地塞米松者较不用药者复视、眼球突出度、眼睑退缩和角膜着色明显好转,有统计学意义。(3)33例416眼58条直肌行后退术,其中18例(55%)治愈,11例(33%)明显改善;4例(12%)治疗效果差。所有患者行可调缝线手术,21例(64%)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需调整缝线的位置。2例术后产生轻度A 型外斜视,2例出现下睑退缩。结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以多条直肌受累为主,早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对稳定期患者的斜视采用可调缝线的直肌后退术矫正,治愈率高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Anderson及Parks法1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8例第一眼位眼震消失,9例头位改善,眼位矫正。结论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爽  张林娜  刘海军  刘永梅 《新医学》2008,39(2):101-103
目的:比较阿托品扩瞳法与遮盖法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疗效.方法:72例3~7岁弱视患儿分为遮盖组(42例)和阿托品组(30例).遮盖组采用眼贴或眼罩遮盖健眼,每日至少4小时.阿托品组每晚睡前将1%阿托品眼膏涂于健眼下睑结膜囊内.比较2组疗效.结果:视力达到基本痊愈所需时间:遮盖组为(16.9±1.3)个月,阿托品组为(17.2±1.6)个月(P>0.05).遮盖组立体视重建有效率为69%,阿托品组为66%(P>0.05).遮盖组的依从率为69%,阿托品组的依从率为90%(P<0.01).遮盖组和阿托品组视力提高差异最大的时间出现于第2次复诊,遮盖组视力平均提高2.23行,阿托品组视力平均提高1.30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遮盖法提高视力所需时间比阿托品扩瞳法短,但其依从率不如阿托品扩瞳法,2种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