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质水溶液挤压润滑条件下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膜的动态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光干涉技术测量球盘点接触在循环冲击条件下BSA蛋白质水溶液的吸附膜厚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冲击载荷、冲击次数、材料表面性质对BSA水溶液的吸附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动态条件下蛋白质润滑吸附膜要比静态工况下的升高很多,冲击条件下蛋白质吸附膜不断生长,并最终达到稳定厚度。小载荷和疏水材料表面有利于蛋白质润滑吸附膜的生长。钢表面极易形成较厚吸附膜,而陶瓷表面吸附膜厚较低。结论针对冲击载荷作用下蛋白质水溶液润滑吸附膜的生长特性研究对人工关节磨损、松动等的治疗、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为圆柱柄,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满意,但也有研究显示有些患者出现大腿痛,骨改建引起的股骨近端骨丢失,以及磨损碎屑相关的骨溶解等。F2L股骨假体为锥形柄,文献报道临床疗效满意,大腿痛的发生率较低。目的:对比观察髓腔解剖交锁与F2L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5年1月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60例66髋,52例58髋获得随访。其中采用髓腔解剖交锁生物型股骨假体24例26髋,随访10年3个月至15年5个月;采用F2L生物型股骨假体28例32髋,随访8年3个月-11年1个月。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片进行疗效观察。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以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时髓腔解剖交锁组和F2L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F2L组大腿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P<0.05)。髓腔解剖交锁组应力遮挡1度21髋(81%),2度5髋(19%);F2L组应力遮挡0度20髋(62%),1度12髋(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髓腔解剖交锁组的应力遮挡与F2L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2L组骨溶解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P<0.05)。Kaplan-Meier分析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和F2L假体生存率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提示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和F2L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疗效满意,F2L组大腿痛及骨溶解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庆卒中评分(CQSS)对腔隙性卒中(LS)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及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LS患者29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CQSS评分;主要结局事件为出院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 评分≥3分),次要结局事件为出现END;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CQSS对结局事件的 预测价值。结果:根据出院时的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预后良好组236例;预后不良组的首次美国 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首次CQSS评分、CQSS评分增幅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首次CQSS评 分和NIH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0.914,P<0.001)。CQSS对LS患者在出院时存在不 良预后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AUC=0.760,95%CI 0.692-0.829,P<0.001),截断值为5分。CQSS评分 对于出现END事件的预测准确度较低(AUC=0.613,95%CI 0.538-0.689,P=0.007)。结论:CQSS评分对LS 患者短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预测价值较高,评分越高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对于发生END的风险预测 价值一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提高对END事件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络化瘀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治疗。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评估患者双侧脑组织脑血流参数,包括最大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Hcy、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Hcy、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方面的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精力SS-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峰值流速显著升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最大峰值流速比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瘀方能有效改善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脑血流、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血栓通、银杏叶制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复查CT,观察组有11例患者梗死影缩小,对照组有6例患者梗死影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6例患者基本痊愈,对照组有10例患者基本痊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解耦联蛋白4(uncoupling protein 4,UCP4)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特异性表达的解耦联蛋白家族成员,可通过解耦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调节Ca2+稳态以及氧化应激等机制在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癫(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UCP4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开发以UCP4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Abstract:
Uncoupling protein 4 (UCP4) is a member of the multigenic uncoupling proteins (UCPs), specific expressing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UCP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arkinson's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epilepsy, stroke, brain trauma and oth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by uncoupling, decreas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regulating Ca2+ homeosta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This article reviews UCP4 and its rol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CP4targeted medica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黏滞度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9月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静脉自控镇痛组)27例和B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27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的全血黏度与血细胞比容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术后1d、3d的全血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地低于A组术后1d、3d的检测水平,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患者术后血液黏滞度水平影响好于静脉自控镇痛,更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服用通腹醒脑汤和祛瘀通窍汤,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记录,四周后进行治疗结果的比照。结果经过四周的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血肿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感染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CH患者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对早期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9月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强化降血压治疗,自开始治疗的l h内,收缩压要控制在140~150 mmHg之间并至少24 h维持该血压,对照组按照指南标准降血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血肿体积的变化和治疗前、治疗后14 d、3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肿平均体积、血肿扩大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治疗14 d、3个月后两组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证实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收缩压水平维持在140~150 mmHg之间并维持该血压至少24 h的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肿体积增大及血肿增大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