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鲁建安 《中外医疗》2011,30(31):72-73
目的探讨在准分子激光手术中,不同的基质膜瓣制作方式和角膜瓣厚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36例屈光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进行矫视的治疗资料,将患者按照基质膜制瓣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作基质膜瓣,对照组采用板层角膜刀制作基质膜瓣,统计2组患者术后的基质膜瓣厚度,分析2种制瓣方式的术后基质膜瓣厚度的预测性、均匀性及重复性情况。结果术前设定瓣膜厚度,术后于角膜顶点处测定三次瓣膜厚度然后计算瓣膜平均厚度,设置厚度和实测厚度之差为衡量瓣膜厚度预测性的指标。板层角膜刀组为(130.05±11.20)μm,飞秒激光组为(115.71±6.73)μm,比较2组制瓣厚度预测性,飞秒激光制瓣比板层角膜刀组符合性更好;术后瓣厚实测厚度和平均厚度之差的绝对值均数作为衡量膜瓣厚重复性的指标,板层角膜刀组均数为(12.77±4.75)μm,秒激光制瓣组均数为(5.31±1.19)μm,比较2组重复性:飞秒激光制瓣比板层角膜刀制瓣好;术后以角膜顶点为坐标的0点,沿着纵横及45°角方向测定数个角膜瓣厚度值,分析其厚度均匀性,不同离心位置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数据显示:飞秒激光组各处瓣膜厚度均匀一致。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板层角膜刀制瓣相比,飞秒激光制瓣的预测性即符合性、重复性和均匀性均优于板层角膜刀制瓣。  相似文献   
2.
鲁建安  杨薇  文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22-2024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手术时机及术后疗效。方法:观察65例部分调节性内斜患儿术前术后双眼三级视功能的变化以及不同手术年龄组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检测术前术后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结果:部分调节性内斜患者术前术后三级视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53,P=0.000);手术年龄对术后三级视功能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739;P=0.034);术后P100波潜伏期较术前变短,振幅加大(P潜伏期=0.029;P波振幅=0.037)。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患者术后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年龄越早,术后出现高级视功能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visx-star4准分子激光机对1000例1928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mo。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不完全角膜瓣、游离瓣、视疲劳、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设计的完善,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分区切削治疗中、高度混合性散光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美国Visx Star4型准分子激光机中的ART程序自行设计分区切削步骤治疗中高度混合性散光患者26例34眼,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残余散光度和轴向以及视觉舒适度的改变,将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一行以上者25眼(占73.5%),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9眼(占26.5%),残余散光为-0.25~-0.87DC(平均为-0.57DC),散光轴向改变均小于30°,视觉舒适度较术前提高。结论分区切削治疗中、高度混合性散光效果确切,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