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双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散光矫正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8/2021-09间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双焦点Toric 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患者46例46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mo,评价术前及术后1、3mo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矫正远视力(BCDVA)、矫正近视力(BCNVA)及散光的变化。测量并计算IOL轴位旋转度,行问卷调查在不同距离使用眼镜的必要性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3mo UDVA、BCDVA、UNVA、BCNVA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而术后1mo UDVA、BCDVA、UNVA、BCNVA与术后3mo比较均无差异(均P>0.0167)。术后3mo UDVA达到0.20(LogMAR)者46眼(100%),UNVA达到0.20(LogMAR)者40眼(87%)。散光矢量分析显示,术前角膜散光均值为1.88±0.70D,质心值为0.61D@177°±1.93D,术后3mo残余散光均值为0.33±0.30D,质心值为0.03D@3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性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67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治疗,Ⅰ组为和血明目片(33例,37只眼);Ⅱ组为三七血伤宁胶囊(25例,30只眼).结果 随访6个月后,67只眼病例中,最佳矫正视力62只眼有不同程度提高,总有效率92.54%;显效率46.27%(67只眼,31只显效),治愈率13.43%(67只眼,9只治愈).Ⅰ组与Ⅱ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0.05),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眼底出血性临床有效,能明显消除积血,控制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国人高度近视眼内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法15例高度近视患者的25只眼植入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术前前房深度及术后3个月时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至中央角膜内皮、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至晶状体、人工晶状体襻最远端至前房角及其光学部边缘至角膜内皮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距中央角膜内皮(2.16±0.42)mm;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距晶状体(0.66±0.10)mm;人工晶状体襻最远端距前房角(1.51±0.35)mm;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边缘距角膜内皮(1.51±0.30)mm,并且人工晶状体稳定地固定于虹膜的中周部。结论国人高度近视眼内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位置安全可靠,与角膜内皮、前房角和晶状体均保持一有效的空间距离,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间断接触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日臻完善,为当今世界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仍然存在,始终是困扰术者和患者的一大重要问题.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老年型白内障和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重要性则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集中概括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视网膜基础,及白内障手术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为早期发现并干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出现提供了有益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氧氯普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联合预防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72例在北京市隆福医院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甲氧氯普胺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联合应用组(1组)和常规组(2组)。荧光造影检查造影剂荧光素钠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轻、中、重和死亡四个等级。结果:患者进行3d随访,672观察病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56例(8.33%);中度不良反应12例(1.79%);重度不良反应9例(1.34%);死亡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595例(88.54%)。其中,1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2.32%,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0.27%,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0.82%。2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14.68%,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3.36%,重度发生率1.97%。1组与2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组与2组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组与2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氧氯普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中能有效地预防造影剂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轻中度不良反应,对重度不良反应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个致密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的位置,选择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多态性标记,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分型,以分型结果为基础,利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对已知候选基因进行排除定位.结果 该家系临床表型为致密核性先天性白内障,目前尚无关于该表型致病突变的报道.已知的15个候选基因区域附近的微卫星位点均不存在等位基因共享;除D11S898外,其余27个微卫星位点的LOD值在重组率(θ)为0时均为-∝,致病基因与15个已知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 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不是15个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其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的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高危人群81人(104只眼)的自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统计学分析其术后视力与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高危人群白内障术后的视力与患者的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有关联。结论高危人群白内障应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连续环行撕囊法后视力提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定位一个显性遗传性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在已知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致病基因附近选择合适的微卫星标记,基因组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分型,由LINKAGE软件处理,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22q的D22S258、D22S315、D22S1163显示最大LOD值2.11(重组率θ=0).单倍型分析提示致病基因位于D22S1174~D22S270大约18.5 Mbp的遗传距离.结论 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2q11.2~22q13,该范围内的CRYBB1、CRYBB2、CRYBB3、CRYBA4为其可能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对高度近视眼合并黄斑出血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48例(48只眼)高度近视眼合并黄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治疗,Ⅰ组为和血明目片(24例,24只眼);Ⅱ组为云南白药胶囊(24例,24只眼)。结果随访6个月后。Ⅰ组与Ⅱ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黄斑出血临床有效,能明显消除积血,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0.
寇豆  郝晓琳  张仲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72-227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因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06/2016-02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眼科因糖尿病继发黄斑水肿( DME )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RVO-ME)收治入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5例38眼,其中DME 23眼,RVO-ME 15眼。患眼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5mg/0.05mL)注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d,1wk、1mo定期门诊回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 BCVA )、黄斑中心凹厚度( CRT )、眼压。比较雷珠单抗治疗DME及RVO-ME前后的疗效。结果: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的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1 mo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1mo的CR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BCVA及CRT方面比较,雷珠单抗对于RVO-ME及 DME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DME及RVO-ME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