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直接插入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直接插入泪小管断端治疗新鲜泪小管断裂92例。结果治愈83例(占90.21%);好转8例,无效1例。结论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直接插入泪小管断端治疗新鲜泪小管断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 ,如不植入人工晶体 ,就不能获得双眼单视 ,因此 ,人工晶体植入是本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眼科自1993年8月~1999年12月 ,共收治该病患者46例 ,均手术治疗 ,其中36例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32例 ,女4例。年龄11~63岁 ,平均33.8岁。均为单眼。眼球穿孔伤者34例 ,眼挫伤者2例。合并球内磁性金属异物12例 ,其中晶体内异物3例 ,玻璃体内异物9例。手术前光感~0.4 ,手术时间为伤后2小时~6年不等。2、手…  相似文献   
3.
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穿孔伤常伴有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外伤性白内障多发于单眼,为了较好地恢复视功能。应及时进行人工晶体植入,这对恢复双眼单视及预防儿童外伤性弱视甚为重要。本院于1999年10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48例,于伤后2-6天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透明角膜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34例(34只眼),通过3.0mm的透明角膜切口,利用推注器系统,将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手术并发症少,手术难度小,适应症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整复重建术对患者视力和眼球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及优化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行眶壁修复术加填充术的眼眶骨折单眼患者37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 mo测定患者的眼球突出度、视力及运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排异等不良反应,也并无过矫情况发生;随访至术后6 mo时,眼球突度的临床治愈率为59.5%,余40.5%欠矫。患者手术前后的复视程度有统计学差异( Z=45.167, P<0.05);术后1、3、6mo 临床痊愈率分别为46%、65%、78%,整体改善率分别为84%、89%、95%。患者手术前后的眼球运动障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 Z=48.847, P<0.05);术后1、3、6mo 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1%、68%、84%,整体改善率分别为86%、89%、97%。结论:眼眶眶壁修复术加填充术整复眼眶骨折能够有效改善复视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准确评估病情、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吴丽萍  赵佳威  陈芝清 《浙江医学》2011,33(8):1184-1185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因此采用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以便适时激光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激光是目前治疗DR的有效手段,既往研究显示不同分期DR光凝术后预后不同,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预后好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更好于高危PDR[1]。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早期PPDR患者在FFA指导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