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不同结膜瓣滤过泡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眼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对40例40眼纤维血管膜范围>5PD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行20G及23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治疗,回顾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后视力、眼内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3G组手术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为LogMAR(0.88±0.43)、(0.69±0.23)、(0.45±0.17),20G组手术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为LogMAR(0.57±0.32),(0.41±0.21),(0.30±0.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6~23mo。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是治疗复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异体巩膜移植延长上睑提肌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并内翻的疗效.方法 对17例(21眼)上睑退缩并内翻的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行异体巩膜移植延长上睑提肌矫正上睑退缩并内翻,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睑裂宽度均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28),患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随访6个月和1年无上睑退缩或内翻复发.结论 异体巩膜移植延长上睑提肌能有效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并内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伴有严重玻璃体积血的6例11眼Terson综合征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视网膜情况行剥膜或硅油填充,观察术后视力、视网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1眼中8眼(73%)术后视力≥0.5,1眼(9%)因术前存在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和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低于0.1。

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但增殖性病变严重的患者术后视力欠佳,对于Terson综合征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早期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干预。  相似文献   

6.
新鲜羊膜与生物羊膜治疗翼状胬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新鲜羊膜和生物羊膜治疗翼状胬肉,评价其疗效。方法60例(60眼)翼状胬肉应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60例(60眼)应用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结果新鲜羊膜组60眼羊膜均成活,翼状胬肉复发率为0;生物羊膜组60眼羊膜有2眼部分融解,翼状胬肉复发率为3.33%。结论新鲜羊膜和生物羊膜均可以有效重建眼表,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3种检查方法对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比较,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方法:对2007-01/2009-01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眼底病专科医师阅片进行诊断,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标准。主要指标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9%,80.7%。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梅毒螺旋体感染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对57例(57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前房反应,并与同期一般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3例(63眼)相比较。结果 梅毒感染组术后1d、3d、1周最佳矫正视力≥0.4病例为15例、20例、52例,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1d、3d、1周最佳矫正视力≥0.4病例为56例、60例、62例,术后两组间视力比较,术后1d、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1a时两组视力差异再次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3d、1周梅毒感染组Tyndall征阳性57例、28例、2例,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0例、13例、0例,角膜水肿49例、15例、0例;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组房水Tyndall征阳性为11例、1例、0例,前房纤维素性渗出为5例、0例、0例,角膜水肿为6例、4例、0例。两组间比较术后1d、3dTyndall征阳性、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角膜水肿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率梅毒感染组高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组(P<0.05)。结论 梅毒螺旋体感染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早期积极控制葡萄膜炎并警惕神经梅毒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432例(43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的情况,分析角膜水肿与年龄、核硬度、合并其他眼病的关系及角膜水肿与术后第1天视力的关系。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与核硬度程度呈平行关系,核硬度程度越低,术后角膜水肿越轻;糖尿病和抗青光眼术后的患者角膜水肿较明显;而高度近视和无眼部并发症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较轻。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越明显,视力则越差。结论:在同等手术条件下,核硬度越高、合并糖尿病及抗青光眼术后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水肿的程度越重;年龄和高度近视与术后角膜水肿不相关;术后第1天视力与角膜水肿程度呈反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眼前段复合伤手术处理联合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 追踪眼前段复合伤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后35只眼,随访3~24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前房角、虹膜、睫状体的变化以及人工晶体襻的位置.结果 术后视力增进者30只眼(85.85%),视力0.3以上者28只眼(76.4%).眼压正常者33只眼(94.4%),另2只眼眼压24~26mmHg,滴用噻吗心安眼液控制眼压;虹膜部分前粘连5只眼,35只眼襻脚均有少许色素沉着.襻脚固位于巩膜突上.结论 伴有外伤性白内障的眼前段复合伤可联合施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