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多因素介导的疾病,目前公认DR是由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环境异常所致,但其发生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被认为是人类复杂疾病的经典案例,可归因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遗传学对DR发生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具体的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研究针对目前已确定的潜在DR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DR致病基因及其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术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PDR病变早期手术成功率可达85%。但玻璃体切除术易发生早期玻璃体内积血(VH)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并发症。VEGF是一种诱导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复合胶原膜在预防鞘管区肌腱粘连、促进肌腱内源性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10个月龄的雄性leghorn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将鸡的左侧第三趾造成挤压撕脱伤模型,用改良Kessler法进行缝接。A组:肌腱缝合口包裹EGF复合胶原膜;B组:缝合口包裹单纯的胶原膜;C组:缝合口不做任何处理。4周后取材,右侧第三趾为对照组。对标本进行肉眼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光镜和电镜等观察。结果A组肌腱粘连程度较轻,肌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多,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成纤维细胞数量少,腱细胞成熟。B组肌腱粘连程度较轻,但肌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以纤细的Ⅲ型胶原为主。C组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肌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较多,排列紊乱,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结论1.EGF复合胶原膜能起到屏障肌腱外源性愈合、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但同时也明显减慢了肌腱的愈合速度。2、EGF复合可降解胶原膜,同时也加快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速度,起到了较理想的防止粘连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具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及资料分析,探讨其干眼发生情况和发生原因。方法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是我院眼科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糖尿病患者186例,总共有372眼,其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组为试验组1组(共计10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组为试验组2组(86例)。选取75例正常人,共150眼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所有对象的性别、年龄、病史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干眼发生情况进行检查。结果分析结果表示:本研究所有糖尿病患者患有干眼所占比例为54.31%,对照组中出现干眼的例数比值为13.33%,试验组1组出现干眼的例数比值为34.00%,试验组2组出现干眼的例数比值为77.91%,三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干眼的几率比正常人的要高,且其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是否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苏为坦)降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噻吗洛尔为对照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IOP症和抗青光眼术后高IOP患者。试验组30例(30眼)滴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天1次;对照组20例(20眼)滴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共观察4周。观察的指标包括IOP、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曲伏前列素与噻吗洛尔相比昼夜降IOP效果稳定、持续降IOP效果恒定。曲伏前列素组有16例出现了结膜充血,有2例出现睫毛增粗增长,1例眼睑皮肤颜色增加,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控制IOP是有效、稳定和安全的,有望成为理想的一线抗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区域超声热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 MGD)在一定治疗量及治疗时段内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招募了60例MGD患者(共120眼)随机分为两组:30例行区域超声热疗作为治疗组,其余30例行热敷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三个月中对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进行评估,包括眼表疾病指数评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泪膜脂质层厚度(Tear-film Lipid Layer Thickness, 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TBUT)及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I test , SIt)。分析以上检查结果与治疗疗效及治疗时段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三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TBUT、SIT较对照组显著提高,OSDI问卷调查分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泪膜脂质厚度(LLT)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对睑板腺脂质层分泌还是具有改善作用,并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三月的LL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超声热疗对MGD治疗是有效的,并且治疗时间需要每周进行一次,每次15分钟、治疗时段应大于三个月,这样可以对睑板腺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患者眼表症状也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中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NPDR)组及增殖期(PDR)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无糖尿病患者(NC)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Betatrophin、IL-1β、VEGF水平,采用组间比较分析Betatrophin、IL-1β、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及调整模型方法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3种因子对于DR及DR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DR组相比,NPDR组及PDR组患者血清中Betatrophin、IL-1β及VEGF均升高,且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DM患者中Betatrophin、IL-1β及VEGF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etatrophin、IL-1β及VEGF为糖尿病视网膜病...  相似文献   
8.
蔺晓慧 《医学综述》2013,(2):356-358
目的分析激光光凝与丹参通脉口服液联合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36例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激光治疗的对照组68例,激光光凝联合丹参通脉口服液的治疗组6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3.82%、73.53%,两组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92,P<0.05);且对照组共有3例(4.41%)患者轻度腹痛、恶心,治疗组有2例(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7,P<0.05)。结论联合治疗可提高激光光凝的治疗效果,减轻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蔺晓慧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87+1889
目的: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及非PDR患者玻璃体中MCP-1和VEGF的含量,研究其在PD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实验组(PDR患者)和对照组(非PDR患者)患者玻璃体中MCP-1和VEGF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MCP-1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玻璃体中MCP-1水平与VEGF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MCP-1和VEGF在PDR的病理进程中起一定作用。PDR患者玻璃体高水平MCP-1可能由高水平VEGF所引起,MCP-1与VEGF在PDR的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降眼压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眼压升高,降眼压药物治疗仍为首选。降眼压药物种类不断涌现,药理作用各不相同,临床上合理有效选择降眼压药物非常重要。本文就其药理学基础、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