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3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对50例56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mg)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2,3,6mo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分析。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6mo的观察随访。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 1.75mg,每6wk注射一次。

结果:患者50例56眼平均年龄57±18.56岁。患者48眼视力和黄斑水肿得到改善,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MAR0.82±0.63,CFT为626.5±178.0μm,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10.26±5.87mo的随访,BCVA,CFT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CFT的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1,2,3mo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黄斑水肿明显改善。RVO所致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后1,3,12mo CFT分别为365.11±23.212,333.42±35.526,267.6±116.8μm,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RVO-ME和BRVO-ME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CFT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CT图像显示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FFA显示治疗后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即黄斑水肿明显消退。终末随访时患者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48眼(86%),稳定者为8眼(14%)。本组患者共接受了11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6次/眼,有50%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功能(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且重复治疗效果更佳。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中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贝伐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阿瓦斯汀)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48例5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mg)治疗的AMD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3,7d; 1,6mo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容积(total macular volume,TMV)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分析。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3mo的观察随访。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75mg,每6wk注射一次。结果:在48例50眼患者中,平均年龄58±20.46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0.82±0.53,CFT为364.97±151.83μm,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和TMV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9.7mo的随访,BCVA,CFT和TMV3项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32眼(64%),稳定者为18眼(36%)。本组患者共接受了98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8次/眼,有50%患者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湿性AMD引起的CNV安全、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大理地区眼外伤的发病特点。方法对159例(162眼)眼外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18岁以下者,家庭是主要发病地点,受伤原因主要与追逐玩耍工具有关;18岁及以上者,劳动场所是主要发病地点。受伤的高发人群与职业有关。首诊时间与受伤性质有一定关系。结论眼外伤预防重于治疗,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个性化的防护,以降低眼外伤的发病,减少伤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