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单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42例,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评价其疗效.结果 虹膜穿透42例,成功率达100%;激光孔通畅率100%;治愈36眼,好转4眼,无效2眼,后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23例27眼进行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23眼急性期患者入院后行抗病毒、抗炎、抗凝及辅助治疗.给予阿昔洛韦、丙氧鸟苷、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体征,对无明显增生及裂孔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1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冷凝及环扎术;4眼有玻璃体增生患者.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光凝及环扎术.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住院期间无继发感染,无眼球萎缩,随访5-10个月,视力≥0.5者18眼,视力≥0.1者6眼,视力≥0.02者2眼,无光感者1眼.视力改善率44.4%(12/27).结论 及时的药物、激光光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的治疗是必要的;在视网膜脱离发生以前进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可有效防止继发感染而导致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眼底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眼底出血68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口服维生素C、肌苷片及原发病治疗。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1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1眼,视网膜静脉周同炎2眼,外伤性眼底出血5眼。治疗后,治愈46眼(58.97%),好转16眼(20.51%),有效11眼(14.11%),无效5眼(6.41),总有效73眼(93.59%)。结论眼底出血的治疗关键是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控制及治疗,并配合眼底出血的常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3例27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眼行激光手术;1眼行巩膜外冷凝及环扎术;7眼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光凝及环扎术;10眼行玻璃体切除和光凝加硅油注入术。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继发感染及眼球萎缩,随访5~10个月,视力改善率44.4%(12/27)。结论对药物不能控制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及时进行视网膜光凝或手术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或保留患者有效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景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20-3220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三门峡第三人民医院2005-08-2009-12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35例(3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选择手术时机,进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矫正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者14眼(40.00%),视力在0.2~0.4者11眼(31.43%),视力≤0.1者10眼(28.57%),其中3眼中央性角膜瘢痕,4眼重度后囊混浊,2眼玻璃体积血,l眼黄斑出血。结论外伤性白内障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式,积极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术后视力,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景泽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02-1704
目的:调查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开角型青光眼600例600眼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0例,治疗组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组视力改变更好(P<0.05)。两组眼压经过治疗后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都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前房丁达尔征、前房积血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降眼压,视力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