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接触镜对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疗效。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患者(36例)数据,对佩戴角膜接触镜后的患者上皮愈合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患者眼痛、异物感症状立即缓解,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5~7d后,其中28例患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8例摘镜后继续使用1~2d眼液、眼膏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对36例患者随访3~6月均未出现角膜上皮再次脱落。结论:在使用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脱落时,患者所受痛苦少、治疗操作方便、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反向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反向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164例(1358只眼),Ⅱ~Ⅲ核1232只眼,Ⅳ核108只眼,V核18只眼.所有病例由同一医生手术.预置能量30%~70%,设置超乳负压200 mmHg.超声乳化针头斜面45度,超声乳化过程中针头斜面始终向下(后).1175只眼植入一片式硬IOL,183只眼植入折叠IOL.术后第1、3、15天全面检查术眼.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1082只眼(79.68%),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5者1218只眼(89.70%),术后第15天平均矫正视力0.71;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29只眼,发生率2.14%,均在Ⅱ度以下,术后第3天角膜水肿全部消失;术中后囊膜破裂28只眼,发生率2.06%,未发生晶体核沉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反向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有效地避免了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且并不增加后囊破裂地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1病例 女,26岁。左眼外伤后胀痛伴异物感半年,于2009-12—22入院。患者20年前左眼受硬物击伤,此后2年间行多次手术,术后视力恢复不佳,数年前已失明,但无眼部不适。半年前自觉左眼轻微胀痛,伴异物感,随后发现左眼球有一包样隆起,当时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巩膜葡萄肿,陈旧性眼外伤”,建议眼球摘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中使用ToricIOL对视力和屈光结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7例(108只眼).患者共分为3组.A组:角膜散光度≥2.0 D植入Toric单焦点晶状体22例患者(30只眼);B组:角膜散光度≥2.0 D植入单焦点非Toric晶状体25例患者38只眼;C组:角膜散光度≤1.5 D植入单焦点非Toric晶状体30例(40只眼).术后随访1周至2个月,观察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值,综合各指标评估Toric晶状体的有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三组的裸眼视力LogMAR:A组0.25±0.21;B组0.52±0.22;C组0.16±0.25.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是:A组0.08±0.12;B组0.22±0.14;C组0.04±0.11.术前的角膜散光分别是A组(3.68±1.21)D;B组(3.42±1.47)D;C组(0.95±0.41)D.术后眼球散光度分别是A组(1.1±0.65)D;B组(3.15±1.35)D;C组(0.91±0.52)D.术后散光度A组和B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A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相对于角膜散光较大的患者,Toric晶状体植入可以矫正角膜散光,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0~6岁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无锡市滨湖区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锡市滨湖区3695名0~6岁学龄前儿童运用SureSight手持验光仪视力快速检测眼屈光状态,参照由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段屈光筛查转诊标准来确定筛查结果。并且在筛查视力的同时完成全面的眼部检查。结果:视力筛查儿童总异常率为9.76%,可疑率为5.40%,我们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异常和可疑检出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各年龄段视力筛查结果有差异(χ2=15.913,P=0.014),但男孩和女孩之间无差异(χ2=7.200,P=0.066)。在各个年龄组中视力异常比例最高的是散光(13.89%、17.96%、17.62%、11.50%),其次是远视(0.35%、1.91%、3.60%、8.86%)和屈光参差(0.69%、0.67%、1.64%、2.07%)。五种类型在各年龄段中分布的比例如下:远视(4.38%)、近视(0.82%)、散光(15.65%)、屈光参差(1.42%)和其他屈光问题(0.466%)。0~3岁学龄前儿童散光患病率为6.94%(95%CI:4.90%~9.00%),3~4岁为8.98%(95%CI:7.80%~10.20%),4~5岁为8.81%(95%CI:7.70%~9.90%),5~6岁为5.75%(95%CI:4.80%~6.70%)。在不同年龄组中散光患病率无差异(χ2=0.872,P=0.929)。结论:从我们的筛查结果中发现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其次是远视和屈光参差,但我们并没有发现近视,从而证实了先前的研究,即近视并没有在早期发展。最后我们强调应定期实施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倡导社会重视学龄前儿童视力保护及眼睛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7.
1病例 患者女,64岁。右眼视物模糊5月余,于2013年12月9日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既往史:患者有双眼高度近视,2006年因双眼白内障先后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0.7。2011年10月13日患者因右眼“黄斑孔”,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剥膜+C,R填充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3,术后复查OCT提示黄斑孔闭合。同时患者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8年。人院查体:右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视力0.1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组(A组);脂肪酶预处理“足三里”穴组(B组);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旁结构组(C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及穴位组(D组),每组6只。在运用脂肪酶、生理盐水预处理各组大鼠前后针刺“足三里”,进行针刺前后痛阈测定。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A,B组在预处理后50min,24h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28~2.094,P>0.05);与预处理前24h的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5.023,P<0.01)。C组和D组预处理后50min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08,t=7.938,P<0.001)。与预处理前24h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69,t=0.476,P>0.05)。②在脂肪酶预处理后48h时针刺前后痛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0.413,P<0.001)。在脂肪酶预处理后6h时未预处理侧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661,P<.001),与50min,24h两时段针刺后痛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68,P<0.05)。结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与阻断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这种阻断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固定性内斜视临床上较少见,治疗方法亦无定式.自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内直肌切断联合眼球外转缝合固定的方法治疗5例,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年5月至2010年2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固定性内斜视5例.男1例,女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4岁.4例为单眼发病,1例对侧眼内直肌亦有轻度的挛缩,表现出约20°的内斜视(未处理).术眼视力光感~手动,斜视度均大于45°,眼球水平转动功能丧失,垂直转动及旋转功能大部丧失,患眼(主斜视眼)无注视功能.对侧眼呈-5 ~ -11D的近视或复性近视性散光,矫正视力0.1 ~0.6,3眼有老年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后三里"后,其针刺侧及未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和脑组织、肾上腺等组织提取物对受体鼠痛阈的影响.方法:针刺大鼠单侧"后三里"穴15min,将针刺侧及未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和脑组织、肾上腺提取物,分别接种于同种异体大鼠,测量受体鼠接种前后痛阈值.结果:接种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后,受体鼠出现类似针刺镇痛效应.接种未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或脑组织、肾上腺提取物后,受体鼠的痛阈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结论:仅同侧大鼠经络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在针刺后能产生镇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