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改变。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连续的CSCR患者46例纳入研究,CSCR患者散瞳后前置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屈光度及眼轴匹配的正常人62例6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加强成像深度扫描OCT检测并比较CSCR组及对照组SFCT。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SFCT 与各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Meta分析用Stata软件计算两组之间的加权均数差。
  结果:CSCR患者的平均SFCT为397.34±83.91μm,正常对照组为274.48±62.57μm。 CSCR组SFC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SFCT与CSCR诊断显著相关。 Meta分析结果:CSCR组的黄斑中央凹下脉络膜较正常组厚,加权平均差异为156.13μm(95% CI:137.43,174.83)。
  结论:CSCR患者黄斑中央凹下脉络膜较正常眼厚,增厚的SFCT与CSCR诊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葛根素和丹参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了解葛根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观察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葛根素治疗前后,在心电图负荷试验中,对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检测,再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葛根素使用者的症状、心电图表现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显示葛根素对治疗、缓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葛根素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丹参,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86只眼,分析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并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手动~数指31只眼,0.01—0.1者32只眼,0.1以上者23只眼。术后眼压9-23mmHg,平均眼压(13.2±0.5)mmHg(1mmHg=0.133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5眼,分为研究组(24例27眼)和对照组(24例28眼),分别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两组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32.40±3.80)min,对照组为(46.64±5.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有24眼眼压为6~17(10.3±5.3)mmH g(1 kP a=7.5 mmH g),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眼压均正常,其中1个月时为(9.5±4.8)mmH g,3个月时为(9.4±3.3)mmHg;对照组术后1周时22眼眼压为6~17(10.0±6.2)mmH g,术后1个月时眼压为(13.0±5.5)mmH g,3个月时眼压为(13.4±5.9)mmH g;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视力恢复程度的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眼前房出血,对照组5眼且有2眼合并周边脉络膜局限性脱离。研究组术后1眼浅前房并迅速恢复,而对照组15眼浅前房,最迟6 d后恢复。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泡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术后并发症更少,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泪道阻塞是一种常见泪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在出生后数日或数周出现溢泪,或伴分泌物增多,检查压迫泪可见粘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溢出.大部分是由于患儿出生时鼻泪管下端Hamer瓣膜未破或形成一瓣状皱褶所致[1],此膜常在生后第一周泪液分泌前自行穿破,如未穿破,分泌物潴留,持囊续性流泪可引起急性泪囊炎、眼睑皮肤湿疹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双泪小管环形硅胶管后再行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后,28例植入硬膜外麻醉管,30例植入双泪小管环行硅胶管,均放植3~6mo后拔管。结果:两者均复查6mo,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双泪小管环行硅胶管均效果良好。结论:泪小管断裂植入硬膜外麻醉管和双泪小管环形硅胶管均效果良好,但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叶汉元  何金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65-196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局部应用1g/L环孢霉素A对胬肉复发的抑制效果。
  方法: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入选眼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根据术后是否应用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追踪随访1a,观察患者的胬肉复发率。
  结果:术后试验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 SⅠt)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93±1.59 vs 8.47±1.53mm/5min);SⅠt结果也显示1g/L环孢霉素A使患眼术后的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后1a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胬肉复发率分别为10%和39%。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要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应用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胬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技术或单用其注吸技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超声乳化仪兼具的乳化、注吸与前玻璃体切除功能,摘出不同类型的外伤性白内障并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50眼。结果随访1—12月,术后脱盲者47眼(视力≥0.05),占94.00%,脱残者41眼(视力90.3),占82.00%,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在复杂多样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方案将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IOL)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为0.71±0.17,眼内压为9.98±3.23 mmHg。对照组治疗后视力为0.46±0.16,眼内压为14.1±3.83mmHg。观察组视力(t=6.77)和眼内压(t=5.2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所有患者经过处理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明显,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围手术期强化降血糖治疗,处理好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密切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173例236眼无一例术中发生生命意外,无术中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大多数获得了良好视力。结论糖尿病的高龄白内障患者能耐受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获得较好效果,因高龄患者风险大,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必须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