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四物汤腹部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加四物汤早期灌肠治疗。[结果]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腹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四物汤灌肠在腹部术后早期使用对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1 厥阴头痛 患者张××,男性,36岁,农民,1972—3—初诊。 三个月来头顶每日陈发掣痛,昼夜不休,不呕吐,自觉时冷时热,胸闷不舒,某医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选用抗菌素、镇痛药等而头痛不减,形瘦食减,面容苍白,常终夜失眠,恶闻音响,惧怕亮光,故喜塞牖闭卢,垂帐弧眠,稍闻吵闹,则痛势更剧。四肢厥冷,脉细如丝,舌质淡白不泽。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形势发展的需要,“九五”末期,国家科技部下达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我国22个省(市、区)对70种优质中药材开展了“规范化种植研究”,我们承担了其中“茯苓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并对全国茯苓药源及湖北、安徽等茯苓主产区的生产栽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克勤  傅杰  方红  苏玮  邓芬 《中药材》2002,25(7):508-509
本文考证了药用茯苓名称、基原及拉丁学名的起源、演变,建议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对中药(含茯苓)名称加以规范,并认真考订拉丁学名。  相似文献   
6.
治痰体会     
刘静  傅杰 《江西中医药》2010,41(3):57-58
痰是水津不归正化的产物,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痰之成因从内责之中阳素虚,脾失健运,转输无权,上不能升输养肺以通调水道,下不能降归肾以蒸化开合,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输布、排泄失常以致水湿停聚而成。从外则或因外感六淫,阻碍气化,多因六淫化热,津液受其煎熬而成,或由于六淫化寒,津液凝滞而成;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文献报道长期应用可导致甲状腺疾病,但应用短期内即出现甲状腺疾病甚少,现对我院2例比较典型病例报导如下。病例1:男,64岁,因“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Ⅱ级”而入院,经胺碘酮复律治疗1周后出院T4(31ng/ml)降低,FT3(1.5ng/ml)正常,TSH(7μIU/ml)正常。立即停药,停药后4周复查T4恢复正常,停药期间未用任何治疗甲减药物。病例2:女,58岁,因“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入院,既往10年前曾因甲亢行手术治疗,术后T3、T4正常,用胺…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近年来疫区逐渐扩大,在我国已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死率在5~10%之间,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要进一步降低EHF的病死率必须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本文就其发热期的误诊病例作一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早期的认识。一、临床资料:我们在1980~1985年中共收治EHF病人428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128例;年龄10~76岁。其中发热期入院的327例中误诊7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D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使核转录因子PAX5基因沉默,观察PAX5对下游基因调节以及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影响。方法:筛选高表达PAX5的肿瘤细胞株。构建针对PAX5的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M9,筛选稳转细胞系。RT-PCR分析PAX5敲低细胞中p53、XBP-1和c-Myc等重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用MTT和流式分析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率。结果:PAX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IM9中特异性表达,而KAS6和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PC3中没有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IM9细胞中PAX5,不仅可使p53、XBP-1的表达增加,同时观察到c-Myc的表达下降。MTT实验证实PAX5基因沉默的IM9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同时对5-FU的药物敏感性增加。结论:PAX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IM9中特异性的表达,并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抗药性。本研究中进一步发现,PAX5除可调节p53和XBP-1基因的表达,c-Myc的表达也随PAX5敲低而下降,提示PAX5有可能直接参与c-Myc的转录调节并在肿瘤发生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分析局部氧疗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82例Ⅲ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治疗采用外涂湿润烧伤膏,观察组治疗采用局部氧疗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比较分析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氧疗与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十分显著,且疗程短、操作简便,同时还能缩短压疮愈合时间,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