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患者黄斑暗视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用Octopus10 1型视野计 ,对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组 2 0例 30眼 ,对照组正常人 2 1例 2 6眼进行暗视和明视敏感度检测 ,应用tM2 测试程序 ,将中心 30°视野内视网膜暗视和明视敏感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老年性黄斑变性组暗视和明视敏感度较正常组均降低 ,且暗视敏感度降低值大于明视敏感度降低值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黄斑暗视敏感度检测可作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诊断和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3月对后囊不完整或阙如的无晶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品状体(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PC-IOL)缝线同定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不同位置和方法的巩膜瓣调整缝线,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等情况作出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斜肌减弱手术的临床观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垂直肌手术已发展至可以需要时象内、外直肌手术一样应用于临床治疗。从临床实践来看,患有垂直肌的缺陷甚为常见,有的成为水平斜视的潜在原因。如果不能于儿童时期或失代偿之早期进行治疗,对其双眼视觉之发展影响很大。1 临床资料 我院从1990年6月~2000年10月,临床不完全统计共收治斜视手术患者609例,其中下斜肌减弱手术83例117眼,男46例,女37例,最大年龄为26岁,最小年龄为3岁;分离性垂直偏斜“DVD”手术14例(28眼),下斜肌功能过强者手术为69例(89眼),其中合并内斜76例,…  相似文献   
5.
蓝黄视野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检测在早期原发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瑞士产Octo pus10 1型全自动视野计 ,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6例 3 6眼 ,对照组正常人 3 6例 3 6眼进行B/Y及W/W检测 ,两组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 ,应用tG2 测试程序 ,将中心 3 0°视野内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 (dB)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种视野计检测正常人B/Y较W /W检测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低 ,二者差值 5 5 1dB ,差异有显著意义 (t =17 13 ,P <0 0 0 1)。早期开角型青光眼B/Y较W/W检测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差为6 91dB ,差异有显著意义 (t=12 19,P <0 0 0 1)。按矫正偏差图 (correvtedprobabity)计算P <2以上缺损点数 ,显示B/Y检测总缺损点数为W /W的 2 18倍 ,差异有显著意义 (u =11.46,P <0 0 0 1)。早期青光眼组 3 6只眼B/Y检测视野阳性者 3 1眼 ,阳性率 86 1% ,W /W检测视野阳性者 19眼 ,阳性率 5 2 8%。两种视野计检测结果的异常率有显著差异 ( χ2 =9 43 ,P <0 0 0 1)。结论 :B/Y与W /W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相符性 ,在早期原发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检测中 ,B/Y比W /W敏感 ,以B/Y检测出的缺损面积大而且深 ,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诊断的阳性率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伊琼  刘军  赵向阳  刘辉 《眼科新进展》2004,24(3):215-216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LASEK治疗4 6例 (92眼 )中高度近视 ,屈光度 - 4 .2 5~ - 17.0D ,随访 3~ 15月 ,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刺激症状与PRK类似 ,无明显haze出现。视力 :术后第 3月 ,裸眼视力≥ 0 .8者 86眼 ,≥ 1.0者 78眼 ,第 6月裸眼视力≥ 0 .8者 81眼 ,≥ 1.0者 73眼。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性更高 ,术后视觉效果更好 ,拓宽了准分子激光应用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那素达滴眼液防治LASIK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那素达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防治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235例(470眼)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1眼应用那素达滴眼液作为试验组,另1眼常规药物治疗作为自身对照组,观察1个月。结果: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那素达滴眼液是防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在眼眶骨折治疗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眼眶骨折施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患者外形恢复良好,无明显功能障碍,未发现钛板排斥反应及其他并发症。X线或CT检查骨折对位愈合良好,未见骨折移位或移植物的移位。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眼眶骨折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 35例3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状植入术。结果 术后 2周 ,视力 1.0以上者 3只眼 (8.6 % ) ,0 .5~ 0 .9者 2 1只眼 (6 0 ..0 % ) ;0 .1~ 0 .4者 7只眼 (2 0 .0 % ) ;0 .1以下者 4只眼 (11.4 % )。术后对 12只眼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行视网膜激光治疗。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视力恢复满意 ,并发症少 ,并为眼底病变的诊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9例(225眼)各类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9.7%,1月占69.4%。术中主要并发症为环形撕囊失败、后囊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水肿。结论:超声乳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