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适应新时期疾控机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为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提供创新思路和政策依据。方法:从人员数量、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前后地市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从机构优化设置、相关人才制度建设、聘任首席专家、科研成果等方面分析该市级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结果:中心人才队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断加强,人才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科研成果、内涵建设、学术地位均取得明显提升。结论:新冠疫情背景下地市级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应充分依托高层次人才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家族、苗族儿童青少年1985—2010年生长长期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改善和提高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土家族、苗族7~18岁中、小学生,分析其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身高最大增长年龄(MIA-H)、体重最大增长年龄(MIAW)的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并以18岁年龄组为个案计算成年身高的持续增长和性别差异。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土家族男、女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38、3.22 cm,苗族男、女分别为3.88、3.60 cm;土家族男、女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4.12、2.52 kg,苗族男、女分别为3.17、2.62 kg;土家族男、女BMI平均增幅分别为1.22、0.55 kg/m2,苗族男、女分别为0.71、0.61kg/m2;生长速度土家族呈现"前慢后快"特点,体格向"粗壮型"发展,苗族呈现"前快后慢"特点,体格向"细长型"发展,10~13岁儿童是超重、肥胖重点监测对象;MIA-H、MIA-W除苗男外提前0.40~3.98岁;18岁成年身高出现增长,但幅度大多数不大,"性差"不足13 cm。结论土家族、苗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潜力比较大,土家族已步入快速阶段,呈加速趋势,苗族处于初期阶段,增长趋势有所减缓,生长长期趋势存在民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了解25 a间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变化,为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年与2010年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分析2个民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结果 25 a间,土家族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3.38,3.22 cm,苗族男、女平均增长3.88,3.60cm;体重平均增长4.12,2.52 kg和3.17,2.62 kg;胸围(除苗族女生出现下降外)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分别为1.50,2.91cm和1.87,-1.48 cm;肺活量平均下降228.8,308.6 mL和84.4,228.7 mL;50 m跑平均增长0.02,-0.28 s和-0.07,-0.25 s;斜身引体(男)平均增长7.26,19.36次,引体向上(男)平均下降0.70,0.68次,仰卧起坐(女)平均增长5.69,6.01次/min;立定跳远平均增长0.99,-0.26 cm和12.75,9.94 cm;50 m×8往返跑平均下降7.89,5.64s和5.31,5.15s,1000m跑(男生)和800 m跑(女生),土家族男、女平均下降23.60,24.40 s,苗族男、女平均下降19.98,14.93 s;立位体前屈平均增长0.25,1.28 cm和2.63,2.35 cm.结论 苗族学生体质状况相对比土家族学生要好.应针对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扬州市学生家长对儿童青少年重点常见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扬州市6个市县各抽取6所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参与线上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儿童青少年重点常见病防控相关知识以及家长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其知晓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扬州市学生家长10 856人,对儿童青少年重点常见病相关知识知晓合格人数达8 875人,知晓率为81.75%。随机题中肥胖类知识的知晓率最高(82.85%),心理类知识的知晓率最低(60.88%),近视防控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63.09%)。经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家长儿童青少年重点常见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同年龄家长的各类常见获取知识途径(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宣传公告、听人介绍以及专题讲座/讨论等)比例不同(P值均<0.001)。结论 扬州市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类和近视类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依据不同人群特点...  相似文献   
5.
了解武陵民族地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5年11-12月从地处武陵民族地区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抽取4个县8所城乡中学2 360名土家族和苗族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武陵民族地区中学生偏食、缺乏锻炼、自杀意念、吸烟、饮酒和网络成瘾报告率分别为29.11%,58.94%,19.49%,20.04%,26.36%,6.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食的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网络成瘾,保护因素有男生(OR值分别为1.562,2.219,0.695,P值均<0.01);缺乏锻炼的危险因素有高中、住宿、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1.452,1.291,1.494),保护因素有男生(OR=0.513)、学习成绩(中等OR=0.750,中等偏上或好OR=0.689)(P值均<0.01);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有高中(OR=1.419)、吸烟(OR=1.857)、孤独(很少或有时OR=1.529,经常或总是OR=2.366)、抑郁(OR=2.694)、上下学感到不安全(很少或有时OR=1.381、经常或总是OR=1.974)、打架(OR=1.744),保护因素有男生(OR=0.542)(P值均<0.05);吸烟的危险因素有男生、留守、饮酒、打架、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6.984,1.372,5.810,1.687,1.837),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580,中偏上或好OR=0.467)(P值均<0.05);饮酒的危险因素有土家族(0R=1.708)、母亲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OR=1.319,大专及以上OR=2.600)、吸烟(OR=6.678)、抑郁(OR=1.524)、打架(OR=1.878),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或好OR=0.666)(P值均<0.05);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OR=1.970)、偏食(OR=2.013)、失眠(很少或有时OR=1.949,经常或总是OR=2.322)、吸烟(OR=1.525)、自杀意念(OR=2.471)、上网以玩游戏为主(OR=3.071),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624,中等偏上或好OR=0.395)(P值均<0.05).结论 自感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易发生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行动,确定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PSE.maxpress铸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修复的优缺点。方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IPSE.maxpress铸瓷修复技术对牙体缺损以及牙缺失等进行修复,如果患者牙体缺损严重,还可以在修复的过程中加用纤维桩以及根管治疗,定期追踪随访患者,观察修复效果。结果通过IPS E.max press铸瓷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有效提高应用效果,密合度以及完整度都为97.4%,另外,牙龈健康的患者占研究总例数的86.8%,舒适度也较高,高达94.8%,颜色匹配度好,高达100%。IPS E.max press铸瓷美学效果十分好,颜色自然,没有出现颜色不协调的现象。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技术在修复牙体中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颜色自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了解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聚集模式特点,为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9-10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桑植县白族乡共抽取8所农村中学的4 162名青少年,对其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两步聚类法分析男、女生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组的特点.结果 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吸烟、饮酒、步行违规、非安全游泳、打架、自杀意念、常感孤独、常失眠、抑郁、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8.9%,31.0%,49.6%,32.3%,28.6%,18.3%,16.3%,12.4%,16.3%,6.7%;土家族青少年打架(31.4%)、苗族青少年非安全游泳(45.1%)、侗族青少年饮酒(34.8%)、白族青少年步行违规(52.9%)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危险组中,男生322名(16.4%),女生496名(22.5%);较低危险组中,男生377名(19.3%),女生536名(24.3%);内隐行为高危险组中,男生518名(26.5%),女生758名(34.4%);外显行为高危险组中,男生741名(37.8%),女生414名(18.8%).23.1%的青少年发生≥4种的健康危险行为,男生高于女生(x2=183.52,P<0.01),苗族青少年的比例最高(28.2%).结论 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民族差异较明显;男生外显危险行为、女生内隐危险行为聚集明显.应针对不同少数民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特点采取分级指导,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生营养状况不仅是健康的基础,更是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和完成学业的基础.因此,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交通、历史、文化等因素,一般具有相对特殊的风俗习惯、饮食喜好与禁忌,其营养健康状况有其特殊性.为此,本文利用1991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的有关数据,分析16个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长期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了解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 755名土家族和苗族青少年,对吸烟、饮酒、伤害(自杀意念)、不良饮食习惯(偏食)、缺乏锻炼、网络成瘾等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偏食、吸烟、饮酒、自杀意念、网络成瘾、缺乏锻炼报告率分别为27.92%,18.40%,26.44%,21.99%,5.07%,65.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是偏食(OR=1.456)、自杀意念(OR=1.544)行为的危险因素;父亲学历高是吸烟(OR=0.703)、缺乏锻炼(OR=0.788)行为的保护因素;常感孤独是偏食(OR=1.239)、饮酒(OR=1.431)、自杀意念(OR=2.201)行为的危险因素;经常失眠是偏食(OR=1.237)、吸烟(OR=1.508)、饮酒(OR=1.404)、自杀意念(OR=1.409)行为的危险因素;常感抑郁是偏食(OR=1.343)、吸烟(OR=1.770)、自杀意念(OR=3.426)、网络成瘾(OR=4.221)、缺乏锻炼(OR=1.378)行为的危险因素;男生易产生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行为(OR值分别为6.847,1.830,2.749),女生易产生自杀意念、缺乏锻炼行为(OR值分别为0.692,0.629);苗族青少年是吸烟、饮酒行为的高发人群(OR值分别为0.571,0.698).结论 土家族与苗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失眠及不良情绪成为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