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娩前静脉血铬(chromium, Cr)水平与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从中随机选取442例PE病例[19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E, EOPE)和247例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E, LOPE)]和1 745例正常妊娠孕妇。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等,以及检测其全血中的重金属Cr浓度。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Cr暴露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PE组孕妇全血Cr暴露水平为[9.54(3.40, 39.26)]μg/L,其中EOPE组为[9.75(3.56, 55.38)] μg/L,LOPE组为[9.36(3.21, 39.24)] μg/L,均高于与正常妊娠孕妇的[7.02(0.10, 30.05)] μg/L(均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Cr暴露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均有关,且对EOPE影响更大。  结论  妊娠Cr暴露与PE的发生风险有关,并与EOPE的发病风险关联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为GDM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34例被诊断为GDM,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匹配相应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DNA基因分型,剔除基因分型缺失率>10%者,最终323例病例和320例对照纳入研究。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和等位基因遗传模型下,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VDR基因位点多态性和GDM之间的关系,并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单倍型与GDM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基因水平上,VDR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有关(P<0.05)。在调整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后,rs7967152位点在共显性(AC vs. AA,OR=1.58,95%CI:1.13~2.21)、显性(AC+CC vs. AA,OR=1.58,95%CI:1.15~2.18)和等位基因(C vs. A,OR=1.41,95%CI:1.10~1.82)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rs2238140位点在共显性(AA vs. GG,OR=2.24,95%CI:1.19~4.20)、显性(GA+AA vs. GG,OR=1.48,95%CI:1.07~2.03)和等位基因(A vs. G,OR=1.43,95%CI:1.11~1.83)遗传模型下与GDM风险升高有关。在共显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孕妇携带rs2853564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6,95%CI:1.04~2.05;OR=1.45,95%CI:1.05~2.00)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孕妇携带rs2853566位点AG基因型、AG+GG基因型(OR=1.43,95%CI:1.03~2.00;OR=1.41,95%CI:1.02~1.94)与携带AA基因型相比,是GDM的危险因素。在VDR基因内由rs1544410、rs7967152组成的单倍型区块,其GC单倍型与是GDM的危险因素(OR=1.50,95%CI:1.15~1.97)。结论 VDR基因rs7967152、rs2238140、rs2853564、rs2853566位点多态性和区块(rs1544410、rs7967152)GC单倍型与GDM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在军团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分离3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将每名健康人PBMC分为对照组和军团菌刺激组,军团菌刺激组加入500μL 2×107/m L军团菌悬液,对照组加入5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在18、24、72 h时获取细胞及上清液,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细胞中TLR2、My D88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6、IL-1β及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8h军团菌刺激组My D88 mRNA△Ct值(1.414 0±0.044 9)低于对照组(1.684 4±0.042 6),24h军团菌刺激组TLR2 mRNA△Ct值(1.347 9±0.056 2)低于对照组(1.425 9±0.038 7),72h军团菌刺激组TLR2 mRNA和My D88 mRNA△Ct值[(1.504 9±0.018 9)和(1.540 0±0.031 9)]均高于对照组[(1.410 5±0.025 5)和(1.339 2±0.032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8、24、72h军团菌刺激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LR2及TNF-α、IL-1β、IL-6等相关炎性因子可有效抵制军团菌感染,TLR2介导的天然免疫可能是军团菌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孕妇血铜(copper, Cu)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探讨孕妇血Cu对子痫前期的影响。  方法  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27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的方法随机选取427例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调查和病历查阅的方式收集孕妇人口学特征、生育史、妊娠及健康状况、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家族史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等资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血Cu水平。  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血Cu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1.31(1.07,1.60)mg/L和1.31(1.06,1.56)mg/L(Z=0.41,P=0.685)。早发子痫前期与晚发子痫前期孕妇血Cu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1.25(1.04,1.56)mg/L和1.34(1.08,1.61)mg/L(Z=1.78,P=0.075),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临床亚型子痫前期组孕妇血Cu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孕期增重、产次、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和其他元素等后,未发现孕妇血Cu与子痫前期、早发子痫前期和晚发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结论  尚不能认为孕妇血Cu水平与子痫前期及其亚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关系,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 75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娩情况等资料,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并分组,收集新生儿出生结局,了解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SGA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9.26%(440/4 754).孕前体重较低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SGA发生率为9.85%、8.54%和9.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前BMI过高和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714,95%CI:0.535~0.953);不同孕期增重组SGA发生率分别为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范围下限组12.20%、增重在建议范围组9.23%、增重超过建议范围上限组8.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1.999,95%CI:1.487~2.685),无论是孕前BMI较低、适宜还是超重/肥胖,分别以增重适宜作为参照,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均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558(95%CI:1.313~4.981)、1.804(95%CI:1.258~2.587)、3.108(95%CI:1.237~7.811).孕前高BMI和孕期增重不足间未发现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BMI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孕期增重不足增加SGA的发生风险,无论孕前BMI较低、正常还是超重/肥胖的孕妇增重均应避免低于IOM推荐的增重范围下限,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子痫前期和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外周血和脐血锰(Mn)不同水平时早产的发生情况,探讨孕妇外周血和脐血Mn对早产的影响.方法 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27对子痫前期和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妊娠和分娩情况等,采集孕妇外周血和脐血进行Mn质量浓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与子痫前期(P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9 048例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以882例PE孕妇为病例组,8 166例非PE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及孕期增补叶酸情况、妊娠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增补叶酸与PE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孕前BMI对增补叶酸与PE关系的影响。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与未增补叶酸者相比,增补叶酸者发生PE的风险降低(OR=0.79,95% CI:0.64 ~ 0.96)。孕前和孕期均增补叶酸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OR=0.63,95% CI:0.49 ~ 0.81);单纯增补叶酸片及增补叶酸片和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是PE的保护因素(OR=0.81,95% CI:0.66 ~ 0.99;OR=0.64,95% CI:0.49 ~ 0.85),单纯增补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与PE未显示关联;增补叶酸剂量<400、400及>400 μg/d与PE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62,95% CI:0.42~0.91;OR=0.81,95% CI:0.66~0.99;OR=0.68,95% CI:0.49~0.94)。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增补叶酸是PE的保护因素(OR=0.75,95% CI:0.59~0.96);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增补叶酸与PE有关。结论 孕前和孕期均增补叶酸与PE发生风险降低有关,且孕前BMI可能影响增补叶酸与PE的关系,应对不同孕前BMI人群分别提出适宜的增补叶酸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 PE中早发型PE (EOPE)401例、晚发型PE (LOPE)500例,轻度PE (MPE)178例、重度PE (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和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子痫前期风险评估模型,以期早期评估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方法  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于2012年3月-2016年9月分娩的所有产妇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共收集合格问卷10 319份,排除其他妊娠期相关高血压疾病后,共纳入9 623例,随机抽取其中70%的对象作为训练样本,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其余30%的对象作为测试样本,验证模型效果。  结果  用训练样本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Logit P=-2.517-0.696×孕前偏瘦+0.200×孕前超重+0.944×孕前肥胖-1.295×居住在城市-0.409×孕前补充过叶酸+1.323×双胎及多胎妊娠+1.708×既往妊娠期高血压病史。Ho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377。模型AUC=0.767(95%CI:0.747~0.786,P < 0.001)。用测试样本进行验证模型,得到模型灵敏度81.68%,特异度75.05%,阳性似然比为3.27,阴性似然比为0.24。测试样本模型AUC=0.771(95%CI:0.763~0.790,P < 0.001)。  结论  建立了一个纳入可控因素,且简单、高效的子痫前期风险评估模型,模型拟合度好,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及经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10248例孕产妇病历资料,高龄产妇组1460例,适龄产妇组8788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同时按照初产妇、经产妇进行分层分析,比较高龄对初产妇及经产妇的不同影响。结果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1.485倍、1.320倍、1.409倍、1.642倍、1.670倍、1.299倍、1.440倍和1.233倍。按照初产妇和经产妇进行分层分析,初产妇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和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2.754倍、1.436倍、2.309倍、2.728倍、1.993倍和1.233倍。经产妇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巨大儿和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1.356倍、1.326倍、1.452倍、1.505倍、1.571倍、1.351倍和1.266倍。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高于适龄妊娠产妇,高龄初产妇较适龄初产妇更容易发生胎盘早剥,高龄经产妇早产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