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构建了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方案嵌入急诊护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颜色分级提醒功能,实现了分级预警闭环管理。实施后,急诊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频次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认为基于信息化的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提高了急救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需在医护协作、护理人力分配、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急诊专病绿色通道信息系统,探讨其在急诊专病患者救治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卒中、胸痛绿色通道团队,应用物联网定位技术构建急诊专病绿色通道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传输与管理。比较该系统应用前后脑卒中患者分诊处置时间、入院至CT完成时间(door to imaging,DTI)、门针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护理记录平均所需时间、胸痛患者分诊处置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及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DTB),以及患者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应用急诊专病绿色通道信息系统后,脑卒中患者分诊处置时间、DTI时间、DNT时间、护理记录平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胸痛患者心电图完成时间以及DTB时间均明显缩短,患者抢救成功率由90.56%上升至97.85%,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物联网的急诊专病绿色通道信息系统能够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保证患者的安全,有助于提升患者救治的全程质量与效率管理。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调查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灾害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对江苏省13个城市5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11.57±34.9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专门针对灾难护理的相关培训、当前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灾难救援需求是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 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部门应关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涵建设;重视专科护士师资力量建设及实践积累;依托专科护士再认证机制,完善灾害护理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绿色通道的实践与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救护的483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2月救护的213例AD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救护;2018年1-12月救护的270例AD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救护。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实施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前后急诊医护人员的安全态度。结果应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CTA检查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抢救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6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建立AD绿色通道的实践,有利于缩短AD患者的CTA检查时间及急诊滞留时间,提高急救品质,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MDT模式下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12月常规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12月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5例为观察组,评价指标包括:①过程指标:患者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CT完成时间、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②结果指标:溶栓率、溶栓后24h的NIHSS分值、患者满意度。结果 应用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就诊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4.39±1.35)vs(5.10±2.93)min]、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11.70±4.43)vs(25.46±3.77)min]、就诊至CT完成时间[(14.20±6.33)vs(20.24±7.26)min]、就诊至CT报告判读时间[(18.25±9.54)vs(27.76±7.99)min]、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时间[(43.5±12.77)vs(57.46±3.77)min]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率(88.29% vs 79.6%)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96.60% vs 90.06%)显著提高,溶栓后24h的NIHSS分值 [(4.95±2.02)分vs(5.21±2.29)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MDT模式下构建的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有利于缩短DNT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快速救治及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