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所谓出血性疾病即患者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约占血液病的30%,按发病原理可分为:1.血管异常;2.血小板质或/和量异常;3.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因子消耗与纤溶亢进;4.血中有抗凝物质。对出血性患者,临床上必须尽快地弄清诊断,除问病史、体检外,实验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检验项目很多,其步骤各家报道不一,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初筛试验:(如表1)。至于凝血时  相似文献   
2.
健脾益气法对血凝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脾有统血的功能,当此功能失调时,则会发生出血性疾患,应用健脾益气之剂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为什么脾能统血?补脾又如何能止血?为此,我们对脾不统血型出血患者的血凝状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告于下。诊断指标主症:1.月经量多,质较清稀色淡或晦暗,淋漓不止;2.食欲减退;3.乏力、倦怠嗜卧;4.舌质淡或胖嫩舌边有齿痕;5.脉沉无力或沉细。次症:1.口淡不渴;2.面色萎黄;3.轻度浮肿;4.唇淡无华。  相似文献   
3.
本刊1987年第四期162页所载“分光光度法进行药剂定量分析的有关计算”一文(简称“文章”),对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吸收系数法计算公式作了系统的介绍,有说明,有实例,各种符号含义清楚并强调了检品的含量、容量必须化为g、ml 才能代入公式,对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计算有较好的实  相似文献   
4.
<正> 尽管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称急粒)使用联合化疗诱导方案,完全缓解率可达65%—90%,但缓解期多较短,易复发,且难较长期地存活。如何延长缓解期及存活时间,是当前急粒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脾脏可能促进白血病的发生和恶化的作用,和慢粒急变部分患者切脾后存活期延长的报告,以及我们观察到急粒缓解后,在巩固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易耐受较强联合化疗,易发生骨髓抑制,贫血、感染、出血等合并症,而慢粒切  相似文献   
5.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白血病细胞形状变化多端,分型意见尚未统一。本文就100例患者的细胞形态结合临床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AB 分型中的M_1与M_2,临床差别不大,划分也不易掌握,可以归纳为一个类型。但以小原粒细胞为主和以副原粒细胞为主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均互异,应分别分为二型。因而我们认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为原粒细胞型,小原粒细胞型,副原粒细胞型,早幼粒细胞型及中幼粒细胞型等五型为好。  相似文献   
6.
<正> 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发生转化,经过免疫母细胞阶段分化而成,负责体液免疫,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正常分布于骨髓、脾脏、淋巴组织及全身血管周围。骨髓涂片分类,浆细胞一般少于2%,正常不出现于外周血片中。骨髓浆细胞增多除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下称MM)等浆细胞恶性增殖病外,尚可见于许多非恶性增殖疾患,称之为反应性浆细胞增多或浆细胞增多症。Clark将能引起此症的疾病归纳为:过敏、胶原病、感染、肝硬化、播散性癌肿等五类。但对其发生率、增多的程度和病情与血浆蛋白的关系,以及同MM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 UBI 的机理,我们观察了20份血液标本,经XLY—Ⅱ型随液量子治疗仪处理(紫外线照射8分钟,同时克氧12分钟)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变化。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并含有丰富的过氧化物酶,这是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物质基础。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组治疗,结果表明丹参对 COP 治疗方案有增效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显示恶性淋巴瘤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COP方案治疗组疗后血浆 Fg 较疗前有所降低(P>0.5);丹参—COP 方案治疗组血浆 Fg 疗后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 Fg 含量与疗效呈负相关。提示丹参的促纤溶作用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