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告福州地区婴幼儿急性肠炎肠道致病菌研究的结果,总阳性率为34.44%,其中EPEC为53.68%,志贺氏菌属18.3%,空肠弯曲菌6.87%,沙门氏菌18.3%,并从168例的水样便或稀便中检出ETEC12.5%,其中ST株占63.6%。ETEC和EPEC的分离率与非腹泻组对比,二组之间差别均很显著(P均<0.01)。分离株对GM、KM、和SMZco的耐药率,EPEC明显高于志贺氏和沙门氏菌属。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痢疾(下称菌痢),在小儿肠道传染病中居首位。今就34年来菌痢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变迁,及其与致病性大肠菌肠炎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下。一、病原菌分布据我院儿科1953~1987年统计,共收治菌痢3127例,占儿科住院总数的3.18%,其中2562例经粪便细菌培养,检出痢疾菌997株,其阳性率为38.91%。自1955年后未检出志贺氏菌,主要病原菌为福氏菌,其  相似文献   
3.
从腹泻组356例中,共检出ETEC59例(16.57%),非腹泻对照组119例中仅检出3例(2.52%),两组间差别十分显著(p<0.01),其中产生ST株,腹泻组的检出率为11.23%,而对照组仅为2.52%,两组之间差别亦十分显著(p<0.01);产生LT和LT/ST株腹泻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3%和1.96%,而这二种类型的菌株在对照组中均无检出。结果提示我地区ETEC仍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并呈以ST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胃粘膜弯曲菌样细菌(简称CLO)为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活检标本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我们在1986年11月至1987年4月间,对慢性胃病(包括胃炎、溃疡、肿瘤)患者的胃粘膜组织活检标本216例进行了CLO分离培养,结果阳性90例(41.20%)。为了探讨从不同慢性胃病病种中所分离的CLO菌株是否属于同一类型,我们选取了其中的22株,进行菌株间的交叉不相容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腹泻是婴幼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据我省1982年统计婴幼儿年发生腹泻次数为1.0次,腹泻病例占儿科住院总数28.4%。目前对各种病原与腹泻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今就我院儿科在1985年中患腹泻的婴幼儿其腹泻病原(细菌、病毒、真菌等)与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立间接血凝试验(H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方法,检测慢性胃病265例,其HA阳性率(78.1%)显著高于正常人(9.4%),P<0.001。扰血清HP抗体滴度≥1:8为标准,特异性更好。毛细血管采样和静脉采样HA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我院产科婴儿室于1984年10月16日~12月30日发生O_(127)B_6型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流行,患病新生儿64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64例中,男29例,女35例;发病日龄,出生后24小时3例,1~2天21例,2~3天10例,3~4天22例,8~15天3例,临床无症状  相似文献   
8.
9.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与腹泻发病关系十分密切,以往国内对ETEC不耐热肠毒素(LT)的检测大多是采用动物体内法,但该法不易推广。我们为了寻找简便快速的方法,曾试用SPA菌协同凝集(COA)试验对已知LT阳性和末知的分离株共62株进行了LT检测,同时用兔肠攀法做对比,结果满意。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包括已知LT阳性的12株(其中9株来自上海、太原市及福建省卫生防吐站,3株是我室从腹泻病人分离得的),和1984年从婴劝儿呢泻病人所分离得的大肠杆菌50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