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建立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T1762/A1764双变异的方法,与直接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错配PCR的原理扩增HBV前C区长194 bp、C启动子区长184 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Bsu36I、Bcl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建立检测HBV前C A1896、BCP T1762/A1764双变异的方法,对127份HBsAg、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分析,酶切同时测序.2份标本用克隆测序以验证酶切鉴定变异株、野株混合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127份血清中125(98.42%)份能用酶切、121(95.21%)份能用测序分析HBV前CA1896、BCP T1762/A1764状况.酶切与测序均成功的119份血清中,16份为前C区A1896变异株,34份为BCP T1762/A1764双变异株,21份为前C区A1896、BCP T1762/A1764联合变异株,48份为前C区G1896、BCP A1762/G1764野株,酶切与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1份酶切鉴定为前C区A1896、G1896混合感染标本的5个克隆子中,1个为前C区A1896变异株,另外4个为前C区G1896野株;另1份酶切鉴定为单纯前C区A1896变异标本的5个克隆子均为前C区A1896变异株,酶切分析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与测序法相比,本方法较简便、特异性强,能区分野毒株、变异株混合感染,适合较大样本分析,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情况。方法收集HBV感染者血清标本132份(HBV DNA均阳性),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BCP T1762/A1764变异。用S基因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 RFLP)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51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BCP T1762/A1764双变异检出率为27.45%,81例HBeAg阴性患者BCP T1762/A1764双变异检出率为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5.79,P=0.00)。 BCP T1762/A1764双变异的HBV感染者B基因型检出率为33.85%,明显低于C基因型的检出率66.15%(χ2=24.25,P=0.00)。结论HBV感染者普遍存在BCP T1762/A1764双变异,以C基因型感染者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贵州省4城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选择贵阳、遵义、凯里、都匀4城市慢性HBV感染患者共786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46例,慢性肝炎(CH)313例,肝硬化(LC)77例,肝细胞肝癌(HCC)50例。用S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确定基因型,直接测序分析B基因亚型,比较主要基因型地区分布及临床特征。结果 786例中,B基因型497例(63.23%),C型275例(34.99%),A型7例(0.89%),D型7例(0.89%),未发现E、F型。B型的分布:凯里市最高(96.04%),遵义、都匀市其次(78.79%、64.52%),贵阳市最低(53.14%)。C型的分布,贵阳(45.84%)高于都匀(34.41%)、遵义(13.13%)及凯里市(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4例B型感染者中,93例为Ba(98.94%)、1例为目亚型。从ASC、CH、LC到HCC组,B型的分布逐渐降低,而C型在各组的分布逐渐增高。与B型相比,C型感染者年龄较大;ALT水平较高(P〈0.05);HBeAg阳性较低(P〈0.025)。结论 贵州省存在A、B、C、D4种HBV基因型,但以B型为主,C型其次,A、D型极少。B型中又以Ba亚型为主。B、C基因型在贵州省4城市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刀豆球蛋白A所致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模型。方法Balb/C小鼠4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ConA,根据注射剂量,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10mg/kg;B组20mg/kg;C组30mg/k;另设D组作为实验对照组,尾静脉仅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后8h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死亡率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选择最佳ConA剂量,观察此剂量下不同时间点ALT活性、死亡率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经ConA处理后8h,A组与D组无小鼠死亡,B组死亡3只,C组小鼠全部死亡;各组血清AJJ值:A组为(215.55±70.19)IU/L,B组为(2516.14±764.69)I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的(57.30±12.21)IU/L(分别t=-8.466、t=10.143,均P=0.000)。光镜下,A组可见肝细胞变性;B组和C组可见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以C组为甚。20mg/kg Con A尾静脉注射,小鼠死亡率、ALT活性、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24h)随时间增加而加剧。结论ConA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建立,ConA剂量以20mg/kg、观察时间以8h为宜。  相似文献   
5.
贵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贵州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方法选择贵阳、遵义、凯里、都匀慢性HBV感染者693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292例,慢性肝炎(CH)276例,肝硬化(LC)76例,肝细胞肝癌(HCC)49例。用S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确定基因型,比较主要基因型的地区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693例中,B基因449例(64.79%),C型233例(33.62%),A型6例(0.87%)。D型5例(0.72%),未发现E、F基因型。B型的分布:凯里最高(96.40%),遵义、都匀其次(78.79%、76.19%),贵阳最低(53.66%)。C型的分布,贵阳(45.68%)高于都匀(23.80%)、遵义(13.13%)及凯里(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型相比,C型感染者平均年龄大;ALT水平高;HBeAg阳性率低(P≤0.01)。除ASC组外,B、C2种基因型在CH、LC和HCC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贵州存在A、B、C、D4种HBV基因型,但以B型为主,C型其次,A型、D型仅占很小比例。B、C基因型在贵州不同地区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与B型相比,C型感染者肝脏损害的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变异的方法,与直接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错配PCR的原理扩增HBV前C区长194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Bsu36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建立检测HBV前CA1896变异的方法,对134份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分析,酶切同时测序。2份标本用克隆测序以验证酶切鉴定变异株、野株混合感染的准确性。结果134份血清中117(87.31%)份能用酶切、109(81.34%)份能用测序成功分析HBV前CA1896状况。酶切与测序均成功的101份血清中,54份为前C区A1896变异株,47份为前C区G1896野株,酶切与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1份酶切鉴定为单纯前C区A1896变异株的5个克隆子均为前C区A1896变异株;1份酶切鉴定为混合感染标本的5个克隆子中,1个为前C区A1896变异株,另外4个为前C区G1896野株。酶切分析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与测序法相比,本方法简便、特异性强,能鉴定混合感染,适合大样本分析,可用于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前S基因变异与肝病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BV前S基因变异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138份,PCR扩增前S区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前S2起始码变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前S缺失变异,直接测序确定前C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T1762/A1764变异。数据行X^2检验。结果HCC、LC组前S缺失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6.3%和42.9%,高于CH组的11.8%和ASC组的8.1%(P〈0.01)。前S2起始码变异检出率在HCC(50.0%)、LC(37.1%)组亦较CH(5.9%)、ASC(0)组高。前S缺失、前S2起始码变异在HBeAg阴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7.5%和36.1%,高于HBeAg阳性组的19.7%和7.6%(P〈0.01)。分析前S基因、T1762/A1764、A1896单独或联合变异在HCC、LC组和CH、ASC组的分布,Fisher精确检验表明,T1762/A1764和前S基因的联合变异是影响疾病进展、导致严重肝病的重要因素(P-0)。结论严重肝病患者前s基因变异发生率高,有T1762/A1764联合前S基因变异HBV感染者的肝病易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贵州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 T1762/A1764变异分布。方法收集贵阳、遵义、凯里、都匀4地区不同民族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482份,用测序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1896、T1762/A1764变异,用S基因PCR-RFLP确定基因型。结果A1896、T1762/A1764变异检出率分别为23.03%和29.67%。汉族感染者A1896、T1762/A1764变异检出率为27.64%和36.04%,高于侗、苗、布依族感染者合并后的7.96%、8.85%(P<0.01)。A1896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分布为20.34%和27.13%(P>0.05),T1762/A1764变异为18.97%和46.28%(P<0.01)。A1896、T1762/A1764变异在HBeAg阴、阳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从ASC到HCC组,A1896、T1762/A1764变异分布逐渐增高,LC、HCC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H和ASC组(P值均<0.01)。A1896、T1762/A1764变异的分布:贵阳(分别为31.79%和41.06%)高于遵义(10.94%和14.06%)、都匀(8.64%和11.1I%)及凯里(2.86%和2.86%),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HBeAg、HBV基因型及临床类型影响后,在地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1896、T1762/A1764变异在贵州省不同民族间分布有一定差异。C型感染者易发生T1762/A1764变异,两种变异均与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1653T变异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V感染者血清119份(HBV DNA均阳性,其中 HBV携带24份,慢性乙型肝炎35份,乙型肝炎肝硬化29份,原发性肝癌31份),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前C及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1653T变异;用S基因PCR RFLP方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24份HBV携带者标本未检出1653T变异;35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检出1份(2.86%)1653T变异;29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标本中检出5份(17.24%)1653T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 P>0.05);31份原发性肝癌患者标本中检出14份(45.16%)1653T变异,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 P<0.05)。119份血清标本中有10份未能成功定型;余51份B基因型标本中检出2份1653T变异,58份C基因型标本中检出18份1653T变异,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1)。结论HBV 1653T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更易发生在C基因型;可作为预测原发性肝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贵州省B、C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亚型。方法PCR扩增HBV P区长309 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NciⅠ、VspⅠ、BstEⅡ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HBV C基因亚型。直接测序确定B基因亚型、对178例用S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为B、C基因型的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亚型分析。结果84例C基因型HBV感染者中,27例(32.14%)为C1亚型、56例(66.67%)为C2亚型,1例为C1、C2亚型混合感染。94例B基因型HBV感染者中,93例(98.94%)为Ba、1例为Bj亚型感染。从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CHB到肝硬化/肝癌,C1亚型在各组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分别为60.00%、30.65%和16.67%;而C2亚型在各对应组中的分布逐渐增高,分别为40.00%、67.74%和83.33%。结论贵州地区B、C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中,以Ba、C2亚型为主。C1、C2亚型在疾病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异。PCR-RFLP分析HBV C1、C2亚型,方法简便、特异性强,适合较大样本分析,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